正文 關於“從稅收國家到預算國家”的思考(2 / 2)

美國在1905年紐約市成立“紐約市政研究所”並提出預算改革前,財政製度雜亂低效,對政府使用稅款沒有強製的約束力。人都是自私的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官員挪用公款、貪汙受賄的情況非常嚴重。民怨沸騰,偷稅漏稅行為嚴重,大大削弱了美國政府的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為了改變現狀,紐約市政府在1908年推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份現代預算,預算推出後效果顯著,其他地方政府紛紛效仿。美國國會在1921年通過了“預算與會計法”,標誌著美國預算改革的勝利。如果當時沒有提出一個有效的改革措施,那麼積怨已久的人們很可能如陳勝吳廣一樣揭竿而起,推翻現行政府的統治,瓜分統治階級的利益。

進行財稅改革,就是要預防財政危機引起經濟、社會、政治危機。我國最終的目標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那麼就需要將我們的政府從“看不見的政府”轉變為“看得清的政府”。

三、如何由“稅收國家”轉變為“預算國家”

預算國家是要建立一個擁有現代預算製度的國家,那麼問題就可以轉變為如何建立現代化的預算製度。現代化的預算製度擁有兩個特征:一是財政統一,二是預算監督。財政統一主要保證兩方麵的內容:一是政府財政收支管理的權利集中;二是政府收支要統一到一本帳,這樣才能確保預算的全麵、統一、準確、嚴密。預算監督主要是指代議機構能夠監督政府的財政收支。全國人民大表大會執行這個監督的工作。建立一個有效的約束機製,才能確保監督的有效,公開,透明,這主要就是通過一個嚴密的預算法來實現。一個現代化的預算法應當滿足三個要求:全麵、透明、權威。全麵是指政府收入開支全列。過去收入隻有財政收入,地方政府有65%以上的收入未列入預算,而改革後的預算法已經涵蓋了所有收入;支出應該滿足不列支就不能支出,列支的支出就不能用於其他的支出,過去地方政府支出有40%列入其他支出,這些支出是無帳可查的,而目前新的預算法已經支出項目進一步細化。透明主要包括兩方麵的內容, 一是各級人大通過的預算必須在20天內公布;二是預算內容清晰簡單,讓老百姓也能看得懂。權威主要是指政府一定要按照預算法的規定來執行,如果不執行或者執行不當,一定要受到法律製裁。

綜上所述,要建立一個現代化預算國家,我國既要實行財政統一政策也需要完善預算監督機製。曆史上由稅收國家轉變為預算國家主要有三種模式。法國模式,先統一財政,再建立預算監督。英國模式,統一財政與預算監督交替進行。美國模式,先建立預算監督,再統一財政。目前我國的改革模式和法國比較接近,雖然我國是財政統一和預算監督兩者改革交替推行,但我國在建立完善預算監督機製方麵還相對落後。因為稅收與預算都同等重要,所以中國可以選擇兩者同時推行的方式進行改革,另一方麵還應該加快完善預算監督機製。

參考文獻:

[1]王紹光,馬駿.走向預算國家——財政轉型與國家建設[J].公共行政評論,2008(01).

[2]王紹光.從稅收國家到預算國家[J].“國家治理與公共預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