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體的“自我空間”
理論研究
作者:高雯
[摘要]:互聯網搭建起自由進入網絡的平台,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後青年群體,與互聯網信息相牽相伴、身心棲居。在迷茫、焦慮、孤獨的網絡標簽裏,尋找自身的“空間自我”。在這裏實現自我展示、尋求自我存在,追求自我成功的途徑,從而形成一種網絡空間的獨特文化。
[關鍵詞]:青年群體 自我空間 自我價值
一、現狀與意義
自媒體是90後青年群體實現自我展示、尋求自我存在、追求自我成功的途徑。不論是新媒體中網絡文化的發展、特點、以及形成的傳播方式與途徑的探討,還是QQ、微博、微信等的信息發布和接受的雙重身份的研究。身處於網絡時代的90後青年群體,是這些新媒體的主要用戶,並構成他們日常平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應用網絡“自我空間”管理中親近快速化、通俗化的文化快餐,追求“新奇特”的包裝和視覺衝擊,以及逃離現實壓力之下建立隱性與顯性交織的模糊的人際互動模式、價值追求都值得我們深思。
二、“自我空間”的特點
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手機綜合症”朋友,反複瀏覽QQ空間、微信、微博等信息。究其原因,其一,90後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賴網絡,在易觀智庫與騰訊QQ聯合發布的《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2014(簡版)》表明:“52.8%的90後每日上網時長超過3個小時,隻有9,1%的90後每日低於1小時的上網時間,而88.5%的90後青年會使用手機上網。”他們更是“點讚黨”、“微博控”“拍客”等的主要力量,喜歡娛樂,創造娛樂。網絡已經變成90後的青年生活的調劑和娛樂。就像曾經交際舞、流行音樂等是尚生活的標杆一樣,成為一代人的特殊印記。
其二,“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成為新聞、文化等傳播的寵兒。90後青年群體用新媒體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強烈的表達欲望。正如福柯所說:“所有這些話語都是圍繞著一束權利關係而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動一動手指,你的聲音可以被世界聽見,這種話語權的實現,是90後青年群體積極表露自我想法,建設屬於自己的形象。網絡裏提供自由互動,相對開放的空間,又具有隱秘、匿名的特點。在掌控虛擬與現實的兩麵中選擇性自我表露,有意識建立自我形象。
其三,手機中微博、微信等成為90後青年自我代言的最好媒介。有目的選擇表露的程度和呈現的方式中建立圈子。圈子裏來者自願,去者自由。網絡的普遍化,打破傳統傳媒的一枝獨秀現象,草根中的文化正逐漸實現內容到信息以及消費的產業化的過程。大多數90後青年群體表現出自我表演中的理性選擇。所以在這些網絡的媒體中90後青年群體也在緊追最熱文化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價值,表現自己的能力,分享自己的成功,構建“自我空間”。
三、“自我空間”的實現
90後青年群既沿襲主流文化的特點,又接受網絡世界的另一麵。網絡“自我空間”重塑一種身份,尋找自我價值,彰顯自我個性。與網絡隨處相伴的青年擅長網絡娛樂方式,喜歡表達與眾不同,注重自我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