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內隱記憶現象的理論解釋
由於內隱記憶現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目前還無一種理論能夠成功地解釋所有的內隱記憶現象。目前影響最大、爭議最大的是多重記憶說和加工說。
多重記憶說的核心觀點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現象反映了記憶係統存在著不同的子係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現象分別代表了記憶的兩種不同的子係統。Tulving等人提出內隱記憶現象代表一種新的記憶係統,即知覺表征係統(peroeptualrepresentationsystem),且用隨機獨立性的概念來論證這一觀點。1990年,Tulving等設計了新的實驗,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了多重記憶說的觀點。實驗發現:在外顯記憶測驗中,針對同一目標的兩種不同線索,結果表現出中等程度的相關;而在內隱記憶測驗中,結果卻是無關的。由此證明內隱記憶的表征和外顯記憶的表征是不同的,
加工說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現象反映了兩類測驗所要求的加工過程不同,並不說明
記憶係統存在著在機能上相獨立的兩個不同的子係統.持此觀點的代表人物H.L.Roediger提出傳輸適當認知程序的觀點認為外顯記憶測驗要求概念驅動過程(eoneeptual、lydrivenprocessing)。1989年,Blaxton設討了一組構思新穎的實驗,發現實驗性分離現象有規律地依賴於加工方式,支持了加工說。
5內隱記憶研究的最新進展
最近幾年內隱記憶的研究開始向多元化發展,研究者試圖從更多的側麵、更多的視角來探索內隱記憶的特點和規律,特別是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學者們借助於ERP、fMIR、TMS等研究技術,探索內隱記憶的生理機製,構成了最近內隱記憶研究的一大亮點。今天在記憶中存在無意識過程已是不爭的事實,研究者更多關注的是如何理解內隱記憶的具體運行機製,並設計出精確的、有針對性的理論或模型。
6小結
內隱記憶對於認知心理學研究者已從一個新的名詞,變成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內隱記憶不僅作為研究內容而存在於各種心理學的基礎研究中,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眾多心理學研究領域。在現實生活中,內隱記憶起也很大的作用。人們有相當一部分的技巧、技能和知識是內隱的,它們對人起作用,卻又無法被人表征出來、或無法被人隨意地提取出來。這是人工智能難以突破的一個方麵。由此可見,對該領域內容的深入研究不僅可以豐富和完善心理學理論體係,同時也有其重大的實用價值,該領域的巨大成就可造福人類社會。
參考文獻:
[1]錢國英.內隱記憶特點的新探索[J].心理科學,2007,30(4).
[2]李林.內隱記憶和內隱學習的整合研究趨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6).
[3]楊治良.試論內隱記憶的性質和理論解釋[J].心理學動態,1994(01).
[4]郝興昌,陳健芷.國內20年來內隱記憶的回顧與最新進展[J].心理科學,2008(5).
[5]侯偉康,秦啟庚.漢字特征內隱學習的初步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