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抬杠犁的犁梢、犁轅、犁箭互相連接構成三角形,通常通過調整犁評來改變犁箭的長度和犁轅與犁梢的夾角進而調節耕地的深淺。這是根據三角形對應角與對應邊成正比的的性質而設計製作的,體現了使用的靈活性和製作的科學性。
1.2田地耕種類傳統農具簡介及所包含的幾何知識
彝族地區田地用的耕種類傳統農具主要為犁(與山地犁大同小異)、耙(bà)、鋤。耙由耙挺、耙檔、耙刺、踏架和掛環組成。耙挺是兩根約210㎝長,11㎝寬,22㎝厚的木頭;耙檔是兩根長65㎝,寬10㎝,厚20㎝木頭;耙挺與耙檔榫鉚裝訂呈一個長方形。耙挺上裝訂有約20根長20㎝左右扁圓形、下尖有弧度的鐵耙刺。
我們將耙的上表麵設計成長方形是由於長的耙挺耙地範圍較寬,而長65㎝左右的耙檔有利於在兩根耙挺間留出足夠的空間使耙順利前進。而且長方形的設計也使得耙更加美觀,我們常常把長寬比為1﹕0.618的長方形叫做黃金比例長方形,如國旗的設計等。有弧度的耙刺減小了耙前進時的摩擦和清除田地裏的條形垃圾從而達到清潔田地的作用。
2中耕管理類農具簡介及所包含的幾何知識
彝族地區最主要的中耕農具是鋤,分為條鋤、板鋤、薅鋤三種。而用於中耕管理的鋤頭主要是板鋤和薅鋤。
板鋤寬約25cm,寬比高稍短,是不規則的方形。主要用於地表的精耕細作。板鋤和薅鋤均由鋤頭和木手柄組成。手柄的長短因地勢和習慣的不同而不同,根據杠杆省力原理,一般情況下,地勢月平坦手柄越長。薅鋤的鋤身較大且刀刃較為鋒利,一些稍有彎曲,呈月牙形。一些沒有彎曲,刃口呈直線,鋤身呈方形。其高度小於寬度。比板鋤稍輕、梢薄,有鐵柄用於和長木柄的連接接,鐵柄和鋤麵構成80°—90°的角。薅鋤是主要用來薅地的工具。例如鏟除地麵的雜草,收集地麵的散粒、砂等。
當人們用鋤頭鋤地時人的腳和腰與鋤頭的木柄和地麵構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根據四邊形四個角的和等於360°的性質和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容易得出以下結論:我們都知道同一個人的腳和腰的長度是恒定不變的即腰和腳所對應的角不變,而且適應勞動的腳與腰的夾角大小基本不變。
3運輸類農具簡介及所包含的幾何知識
3.1人力運輸類傳統農具簡介及所包含的幾何知識
人力運輸工具主要有背架子、手推車等。底部是由竹子編織的橢圓、長方形、正方形塊狀。總體形狀一般呈口大底小狀,高度和大小根據功用不同而不同。
手推車主要由轅、腿、輪、輪柱和車廂等組成。轅是兩根長100㎝左右、寬厚均為65㎝左右的方木條。兩轅前端相距10㎝左右,中間榫鉚一根長約10㎝左右、寬厚均為7㎝左右的橫木,後端相距65㎝左右,中間榫鉚一根橫木。兩轅中部稍後方榫鉚安裝兩根高35㎝左右的方木條構成車腿。兩轅中部稍前方安裝兩根長25㎝的木柱,兩木柱相隔16㎝左右。木柱下端距頭10㎝處是直徑為2㎝左右的輪軸孔。車輪是一個直徑為30㎝,邊厚5㎝、中厚7㎝的圓木盤。盤中心固定安裝一個鐵軸穿套於兩輪柱的軸孔。車廂用厚3㎝左右的四塊長方體木板構成,固定在兩轅的中前部。使用時手握兩轅以把握方向,車腿作刹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