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產生原因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分析(2 / 2)

糧食供給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農產品價格會持續上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還處於發展階段,技術和資本對勞動力的替代率相對較低,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造成農業勞動力的短缺,必然會影響我國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阻。老年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有限,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能力也較低,現在留守的老婦幼勞動力許多都是依靠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員生活,而不是農業生產,所以也沒有采用先進技術的動力。

四、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促進土地流轉,提倡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應有效的流轉起來,為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就會刺激農業生產所需的人力、資本、技術要素隨之優化配置。同時還應該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土地集約經營、適度規模經營。

2、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

可以通過建立麵向全社會的農業技術培訓學校,製定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的政策措施,形成一套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體係。優化已有的農業勞動力,為優秀的職業農民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務農。同時,還應該健全更加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體係,降低技術應用的成本。

3、加強對農業的投入與支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製和公共服務建設

日本築波大學的田中洋子教授在他關於日本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的探究中指出,日本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與農村人口的流動有一定關係。政府對農村建設的投入增加時,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就會減少。要完善農村的社會服務體係和保障製度,使農民生活在農村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樣的醫療、養老、教育條件,不僅留住生活在農村的祖輩,更要吸引新的人力資源建設農村。

參考文獻:

[1]高洪洋.四川省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J].農村經濟,2012(12).

[2]李旻.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現象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業經濟問題,2009(5):61-69.

[3]徐娜.勞動力老齡化對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19(4):227-233.

[4]張俊良.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策分析[J].人口學刊,1992(5).

[5]李瀾,李陽.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6).

[6]陳錫文,陳昱陽,張建軍.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產出影響的量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2).

[7]蔡昉,王美豔.“未富先老”與勞動力短缺[N].開放導報,2006(1):31-39.

[8]胡小平,朱穎,葛黨橋.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探析[N].光明日報,2011-12-23(11).

[9]汪澤英,何平.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係[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69-70.

[10]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統計司.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11]國務院第六次人口普查辦公室,人口就業統計司.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M].北京:國家統計局,2011.

[12]張純元.中國農村人口研究[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