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職教幼教
作者:劉甘霖
[摘要]:高職院校是為我國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而體育與健康教育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其步入社會,麵臨激烈的競爭壓力有較好的貢獻及作用。通過對高職院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置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期對各院校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 體育 健康課程 對策研究
體育教育不僅要健壯學生的體魄,逐漸養成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可通過體育活動使學生適應集體活動,體會團隊精神,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之下,高職體育教育也不斷變革,以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然而在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有效的改進措施。
一、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的現狀
1、課程設置比例不當
體育與健康教育需要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其課程設置不僅需要在體育項目上有一定的占比,也需要理論課程的輔助。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在體育項目上的課程安排占據了大部分的課時,並未對學生進行健康保健課程的知識普及。雖然學生在體育技能上有了基礎性的學習,但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2、教材創新不夠
社會在不斷進步,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推進,然而體育教學的教材卻缺乏一定的創新。部分院校的教材依舊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且缺乏終身體育的教學觀念。教材的娛樂性不夠,教學項目十分單一,實際課程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有學者對安徽省高職體育的研究發現,體育課程中以田徑、三大球以及健美操為主,在武術、舞蹈、跆拳道、羽毛球、散打等方麵的課程開設占比較小。
3、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實際操作性較強的人才,在學生步入社會後常常要求具備更強的身體素質和操作能力,然而其體育課程沒有特性,並不能與普通高校區分開來。部分院校盲目改革,增進過多技能複雜的體育項目,提高了授業難度,學生獲得的實際鍛煉效果較差,實用性不足,不能很好的貫穿終身體育的觀念
4、學校重視度不夠
高職院校一般比較注重專業課程的教學,從而達到比較突出的產出效益。然而,從培養人才的角度而言,卻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部分院校雖將體育課程作為必修課,但實際課時卻十分少,而部分院校將體育課程作為選修課。學校對體育以及健康教育的課程重視度不夠。
5、教學條件缺乏
由於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部分高校對體育項目的物質支持力度不夠,造成教學條件缺乏的現狀。體育課程並不能提供充足的物質支持,體育場地、體育器材、教學硬件、教學軟件等均十分有限,影響了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訓,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理想效果。
二、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的改進措施
1、合理進行教學安排
依據《全國普通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規定,以體育的本質屬性來確定教學目標,合理分配理論知識與體育運動的課程安排。加強對健康保健教育知識的重視,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提升其對運動損傷正確的處理能力。通過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更好的了解運動的本質,更好的理解各種運動技能,不僅能夠達到鍛煉體魄的效果,還能通過基本的運動規則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