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中的問題(2 / 3)

3、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裏,他們不講求個人衛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就往被子裏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對學習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這些情況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越軌行為。

三、 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方麵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麵的原因

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裏,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麵考慮,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麵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有時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自己本身有時也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能從心理、法律、安全及衛生知識等方麵引導照顧留守兒童,更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孩子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太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們想要快速改善家庭生活,因此背井離鄉而去打工。造成了越來越多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看似是給孩子提供好的生長環境可能適得其反。

2、學校教育方麵的原因

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到位。由於"留守兒童"問題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沒有作全麵的、深層次的分析的原因,從而可能加重了留守兒童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對問題兒童管理不到,造成一些老師對這些孩子失去信心,對他們放任不管。

由於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限,師資力量薄弱,老師不願下鄉教學,學生無法正常的接受對等教育。

老師長期在村教學,信息數據不流通,對於教育部下達的相關文件無法及時收到,導致教育滯後,教學單一。

3、社會管理方麵的原因

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一方麵,由於家庭情感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麵,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的培養自己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麵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農民自身的局限性,使有部分人群對農民子弟存在嚴重的偏見,本就處於身心健康不完善的留守兒童,加之歧視等原因,心靈更容易受到損傷。

四、問題對策及建議

1、家庭方麵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留守兒童的父母應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改進家庭教養方式,提高管教質量。有研究表明,特定的家庭管教方式是兒童早期攻擊和叛逆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要慎重選擇管教方式,盡量用肯定、支持、鼓勵的管教方式,來鼓勵和引導子女。

2、學校方麵

教師的正確引導 在平常學習生活交流中使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增強他們的是非觀、判斷力和責任感。事實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另外,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教師要善於發現留守孩子身上的優點,對他們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精神加以表揚,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這些學生當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後就會增強對學習的信心,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後,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