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設疑(1 / 1)

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設疑

教研探索

作者:張冬瑩

[摘要]:化學課堂中的設疑,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設疑要設得好,設得有價值,設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關鍵要處理一下4個方麵的關係:(1)設疑的關鍵性與承起性的關係;(2)設疑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的關係;(3)設疑的新穎性和深刻性的關係;(4)設疑的現實性和自發性的關係。

[關鍵詞]:化學課堂 設疑 理解 思維能力

設疑,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這裏,我就化學課堂教學中設疑的幾個問題作如下粗淺的探討。

一、“設疑”要有關鍵性和承起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應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行設疑,提出的問題必須能夠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在學完醇的性質後,可以提示一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是否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若能被氧化,氧化產物是醛嗎?(2)寫出異丙醇與紅熱的銅反應的方程式。若搞不清醇在催化氧化過程中的結構變化,上述問題單憑機械模仿是難以回答的。學生帶著種種疑問和推測,在教師指導下,逐漸明確了醇在催化氧化過程中的結構變化,從而推導出:“隻有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兩個氫原子的伯醇才能被氧化成醛,而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一個氫原子的仲醇隻能被氧化成酮,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的季醇是不能被氧化的”這一正確結論。通過對醇的催化氧化的質疑釋疑,不僅有機的聯係了醇和醛的衍生關係,而且對後麵將要學到的“醛還原成伯醇,酮還原成仲醇”奠定了基礎,從而有效地突破醇醛衍變關係著一知識點。

二、設疑要有直觀性和趣味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疑時,應注意問題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應盡量采用教具,掛圖,圖表,實驗加以輔佐,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較好排除學生思維障礙,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如在學習燃燒概念時,可提出:白磷的著火點是四十度,若把它放在高於四十度的熱水中,再向水中通入氧氣,並使氧氣與白磷接觸,此時,白磷會在水中燃燒嗎?大多數學生認為白磷能在水中燃燒,但實驗時,白磷不能燃燒。其原因是通入的氧氣不能衝破白磷表麵的水膜,氧氣與白磷不能接觸。通過實驗,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直觀性和真實性,在濃厚的興趣中解開了思維上的矛盾,從而對燃燒的兩個條件的理解產生了質的飛躍。

三、設疑要有新穎性和深刻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這一心理特征,適時的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誘發其好奇心,開發智力。

如學習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後,可提出:(1)將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石蕊試液裏有什麼現象?(2)將二氧化硫通入到高錳酸鉀溶液中可使其紫色褪去,那麼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到硫酸銅溶液中也能將藍色褪去嗎?(3)向新製氯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後,漂白能力會增強嗎?(4)新製的氯水,二氧化硫,活性炭,雙氧水,漂白粉等物質的漂白原理有什麼不同?這些問題的提出,不是對課本簡單重複的設問,而是聯係了課本中多個知識點,是對課本知識的深化和延伸,學生感到既新穎,又有深度,從而喚起了強烈的求知欲,有效地拓展了橫向思維能力。

四、設疑要有現實性和自發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有關知識的設疑應廣泛聯係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科學技術,日常生活等實際,注重問題的現實性和自發性。

如鐵為什麼在潮濕地方容易生鏽?為什麼少量水潑在紅熱的煤球上,反而燃燒的更旺?碘酒塗在皮膚表麵所留下的棕黃色標記為什麼不洗也會很快逐漸消失?夏天喝汽水打嗝反而使人感到涼爽?為什麼熱的純堿去有無能力更強?教師在講授教材的有關內容時,適時的將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化學現象提出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化學的現實意義。

設疑時一門教學藝術,教師設疑時,力求做到目的明確,用詞貼切,合乎邏輯,措辭嚴謹,既要趣味濃厚情趣盎然,又要發人深省,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