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油價動蕩背景下淺析中國原油期貨的發展(1 / 2)

國際油價動蕩背景下淺析中國原油期貨的發展

經濟研究

作者:王一帆

[摘要]:近幾年來國際油價動蕩起伏,中國原油需求量與日劇增,中國急需在原油市場上的定價權,近日證監會表示將在三個月內推出中國原油期貨。本文通過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影響因素分析,淺析中國原油期貨發展的必要性,最終參照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對即將正式上市的中國原油期貨有序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原油期貨價格走勢人民幣計價

一、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

近日我國證監會表明三個月內即將推出原油期貨,標誌著能中國原油期貨上市正式進入倒計時。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新興經濟體迅猛崛起極大地推動國際石油需求增長,供給與需求國家相應變化也改變著國際石油貿易結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宕起伏,中國對石油現貨需求日益增加。

二、影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因素

現代國際油價主要有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石油價格,歐洲布倫特油價,以及OPEC一攬子價格組成的三大價格體係。根據影響因素對原油期貨價格所造成的波動幅度不同,可以分為3類:結構性轉變因素,基本麵因素,震蕩因素。

(一)結構性轉變因素

原油期貨價格的結構性轉變主要與石油資源的供給需求在空間上的分離有關。而原油期貨和定價權緊密結合,使得全球原油市場的定價體係已轉入期貨定價的時期,歐美兩大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的交易量是現貨流通量的數倍之多。而且期貨市場參與者眾多,資金流量巨大,具有套期保值和發現價格的功能,更能及時反映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定價體係已從20世紀70年代OPEC操縱石油價格向歐美期貨市場決定石油價格走向轉變。

(二)基本麵因素

原油商品與其它商品一樣,其價格長期走勢與其供需成正比變化。從石油需求方麵看,全球原油及其他液體燃料日均消費量、與其占實際GDP的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從石油供給方麵看,美國依然是非歐佩克國家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而歐佩克的原油日均剩餘產能都集中在沙特手中,伊朗近期宣布將增加原油出口量。雖2015年OPEC石油剩餘產能偏低,但現在及未來全球原油庫存的累積會削弱2015年較低的剩餘產能對油價的影響。

目前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緊隨其次,然而頁岩氣革命使美國產能大幅度提高,水力壓裂技術及水平鑽井技術方麵重大進步都意味著美國石油進口量將逐漸減少,並逐漸成為全球最大液態石油生產國,全球石油產能過剩可能會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三)震蕩因素

除以上兩種因素外,世界經濟增長、替代能源的發展、突發事件、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氣候異常、國際能源機構的市場幹預等諸多因素都將影響國際原油價格。

三、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分析

世界經濟從2003年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快速擴張期,同時世界石油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開始了不斷上漲的進程。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油價迅猛下跌,隨著2009年後經濟逐步複蘇,石油價格穩步上漲,然而到2014年石油價格又一次大幅下跌。2014年原油期貨價格大跌則主要因為原油供大於求。

沙特作為最大石油供應國,麵對石油價格下跌並不願意減少石油開采量,降低石油出口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削弱其石油市場的話語權與份額。美國自身頁岩氣技術巨大突破,日均開采量大幅增加,雖對石油需求更強,但石油進口量減少極多,並且美元逐漸走強,使與美元掛鉤的原油期貨價格走弱。中東和北美是推動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東最大的原油出口對象。預計未來幾年內全球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態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