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和外彙儲備積累。在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的情況下,通過進口支付輸出人民幣,而出口仍主要收取外彙,使得經常項目下的外彙供求更加失衡,加劇了國際收支總體的不平衡和外彙儲備積累。且貿易渠道輸出人民幣帶來的外彙供大於求推動人民幣升值,並支持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削弱了境外主體借入人民幣的意願,導致人民幣更加難以在資本項下輸出,使得人民幣國際化更加傾向於在貿易項下輸出,形成了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收支平衡的怪圈”。
四、資本項下輸出本幣的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1、海外存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本國擁有充足資金、過剩產能等,推動人民幣資本項下輸出的時機已經成熟;中亞、非洲和拉美等地區工業和基礎設施薄弱,投資十分欠缺,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20年僅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就高達8萬億美元,為中國以人民幣形式輸出資本提供了廣闊空間,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以通過不斷的對外投資而提高用人民幣支付結算的比例,人民幣有望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人民幣在國際上廣受歡迎。中國經濟規模位列全球次席,貿易規模升至全球第一,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經常項目保持順差使人民幣幣值具備中長期穩定的基礎,境外機構接受人民幣的意願較強,在東南亞一度有“小美元”之稱,人民幣成為境外貨幣當局儲備貨幣的家數和比重穩步上升,而目前貨幣互換規模超3.1萬億元。
3、企業和居民有旺盛的“走出去”資金需求:新興經濟體和不發達國家急需外來資本,且在在資源能源開發、技術裝備等方麵的需求契合我國供給,中國企業以人民幣對其進行投資還可抓住其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的契機,深化雙方的經貿往來和外交合作。隨著資本管製的放鬆,居民境外資產配置需求將快速釋放。
五、結語
人民幣對外輸出必須注重與實體經濟(產業投資)掛鉤,國內企業必須是利用人民幣資金進行全球資源配置、生產、銷售和定價貿易品的核心,才能夯實人民幣作為中國對外貿易乃至國際貿易計價、結算貨幣的基礎。目前,中國正處於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國家改革整體戰略部署正在逐步落實之中,彙率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做大做強等改革將不斷推進,同時,國家“周邊大通道”和“一路一帶”建設等重大戰略逐步落實,中國對外經濟金融交往不斷深化,將會派生出更大、更廣範圍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市場需求,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金投外彙,2012-7-26.
[2]石淇瑋.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研究——基於美元、德國馬克和日元國際化曆史的經驗分析.上海金融,2013(10).
[3]李雨謙.央行:亞投行有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