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金融風險及規避措施(2 / 2)

(一)加快企業與商業銀行體製改革,理順銀企關係,活化銀行資產

在對銀行信貸資產按風險標準分類並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對不良資產存量進行重組與清理的同時,還應積極推進以製度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國有企業改革,理順銀企關係。經過改革至少能夠解除目前困擾銀企關係的信息約束問題,使銀行與產業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上具有競爭意識的企業實體,從資產營運效益出發,銀行努力尋找值得貸款的企業,企業也可自由選擇能夠給予貸款的銀行,在這種基於效益基礎上的相互尋求對象的過程中使信息暢通,以求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二)加大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

對於問題較多的信托投資公司,在清理的基礎上堅決與各級政府部門脫鉤,杜絕經營資金的財政化;基於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金融機構問題關注較多,國際金融動蕩尚未平息,為了避免引起過大的波動及對信心的消極影響,對信托投資公司的清理應慎重,主要應按金融信托的應有原則積極進行改組,盡量實行平衡過渡。

(三)提高銀行信貸政策與資本市場政策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力度,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應以收益與風險的衡量為主要標準,擴大對發展前景較好的非國有企業的信貸支持,建議隨著各家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的成立,真正將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列入各行的年度貸款計劃中,作為中央銀行起引導作用的“指導性貸款規模”中也應明確列出對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意見。

(四)在繼續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加強金融管理,增強風險防範能力

當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著全球化方向邁進,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對外開放政策是我國順應曆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確保我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20年的對外開放實踐,外資流入已不同於當初純粹工業資本的引進,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以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為內容的金融資本開始流入中國,這無論對保持海外工商資本持續投資我國並保障其穩定性,還是對加快我國金融體製改革,都是必要的。

(五)積極推進財政改革,增強財政實力,為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與風險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就當前來說,應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積極推進已經確定的以“費改稅”為重點的新一輪財稅改革,並加強財政管理,提高效率,將現行稅製範圍內應收的稅收及時足額地收繳國庫;通過編製“國有資本預算”,加強對國有資本營運的監控,確保國有企業改製過程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特別是當涉及到國有資產變現時,能夠保證政府財政的應有收入;在節約的原則下,調整財政公共投資方向,重點轉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項目投資,等等。以此促進財政機製的完善與財力的充盈,使其成為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堅強後盾。

參考文獻:

[1]宋新國.對當前我國金融風險防範與化解問題的深層思考[J].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4).

[2]張鈺虹.關於當前如何防範我國金融風險的思考[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6(6).

[3]胡餘平,藍文興.淺談中國金融風險的現狀及防範措施[J].中華會計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