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者經過研究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如李梅(2010)利用1985-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模型研究發現,OFDI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受到人力資本和國內研發吸收能力的製約。霍傑(2011)利用2003~2008年的麵板數據模型研究發現,OFDI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存在省際差異,對外開放度可以部分解釋這種差異。
(3)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
從宏觀層麵來看,一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因此,關於對外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也是學者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胡虎子(2011)通過建立省際麵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了中國經濟增長、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都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顯著;經濟增長對出口和對外貿易都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強於對對外直接投資的促進作用。
總體來看,目前對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經濟增長的研究比較多,但相關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入的必要,具體體現在:一是使用的方法比較簡單,目前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文獻中多以時間序列分析為主,使用麵板數據模型的研究比較少;二是在研究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的關係時,沒能將相關控製變量納人模型,這可能造成模型的內生性問題,從而影響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三、文獻述評
與發達國家成熟的對外直接投資不同,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在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雙重身份下進行的,沒有先例可循。因此,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國內外學者通過借鑒國際經典理論,建立相應的經濟學分析模型,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區位選擇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並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
但針對己有的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1)目前針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空間分布的研究多集中於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東道國區位選擇的分析,雖有少量研究涉及到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差異性,但多是描述性分析,尚缺乏對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係統性研究;(2)已有研究缺乏對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差異性的事實性特征及動態收斂機製的深入分析;(3)雖有文獻分析了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也有學者從東道國的角度分析了東道國製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但尚缺乏基於母國製度的視角對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製度影響基礎進行研究;(4)雖有學者研究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但研究結論並不一致,並且將主要國際技術溢出渠道納入同一個分析框架進行比較研究的較少。
因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差異、影響因素及溢出效應的係統研究,不僅可以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並且可以深刻把握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演變特征、影響因素及溢出效應,進而為我國地區間對外直接投資的均衡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和政策啟示。
參考文獻:
[1]周升起. OFDI與投資國(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文獻綜述[J].國際貿易問題,2011(07):135-144.
[2]朱為存.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
[3]李一文.國內外有關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綜述[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10(03):16-19.
[4]周經,蔡冬青.企業微觀特征、東道國因素與中國OFDI模式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14(02):124-134.
[5]鄭展鵬.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差異、影響因素及溢出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6]樊大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動因及地區差異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2007.
[7]高文玲.中國OFDI與技術進步波及:一個文獻綜述[J].改革,2012(03):124-129.
[8]鄭展鵬.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國內學者研究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06):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