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策略
第一點,中國應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技術和人才優勢。一方麵,通過不斷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高科技人才,推動中國從人口大國變為人才強國。中國有這個潛力和實力做到這一點。另一方麵,鼓勵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從而快速提高本國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點,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產品核心技術,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打造中國企業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雖然承接發達國家加工製造業的轉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勞動力就業狀況,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在出口加工製造產品上的優勢逐漸被削弱,且處於加工製造這一環節的中國,其加工出的產品附加值低,大部分利潤流入發達國家手中,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上處於弱勢地位,這不利於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發展。因此,中國必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科技含量,才能扭轉局勢,在對外貿易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潤和主動權。
第三點,鞏固和充分發揮勞動力這一比較優勢,繼續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盡管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但在勞動力上仍具有突出優勢,因為中國的勞動力資源不僅豐富,且勞動者素質在不斷提高。同時,繼續發揮這一優勢與培育新的優勢並不矛盾,技術和資本等要素固然重要,但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提高時,才會有更多的新技術得到開發和運用,資本才會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需進一步挖掘,以鞏固中國製造業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緩解勞動力就業的嚴峻形勢,為出口貿易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四點,加速資本積累,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國要特別注重人力資本的積累,加大對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力度,為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豐厚的人力資本。
第五點,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限製某些重要資源的出口。對於人均資源並不豐富的中國來說,一方麵要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以節約資源;另一方麵,要適當限製某些重要資源的出口,為中國以後的發展儲備足夠的資源。
參考文獻:
[1]黃建忠,鍾惠芸.中國對外貿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24-227.
[2]薛敬孝,李坤望,張伯偉.國際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54.
[3]歐玉芳,比較優勢理論發展的文獻綜述[J].特區經濟,2007(09).
[4]李瑩,商悅.基於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思路[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