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益率曲線動態與銀行經濟價值的利率風險(1 / 2)

收益率曲線動態與銀行經濟價值的利率風險

經濟研究

作者:吳桂忠

[摘要]:對收益率曲線動態的構成成分進行深入分析,應用Monte Carlo模擬的主成分VaR方法,與我國商業銀行作為案例研究銀行經濟價值利率風險的計量方法相結合,並且與巴塞爾委員會應用的久期法相對比。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經濟價值的利率麵臨著利率上升的危險,以非正態成分為主的VaR模型得到的結果要大於以正態成分為主的VaR模型的結果,這也代表了銀行經濟價值利率波動的基本特征,這二者的結果都可能低於實際的風險。

[關鍵詞]:收益率曲線動態 銀行經濟價值 利率風險

在權威的報告中指出,利率並不是銀行信貸額度的管理,而應該是管理、控製銀行信貸業務擴張的重要依據。這樣能夠進一步促進資本配置的成效,以及貨幣政策的落實,有效的減少表外信貸可能引起的金融承受的風險。但是也有著不利的一麵,因為利率逐漸實現市場化,如果銀行的經營情況並不是十分的良好,那麼銀行所承受的風險也會增加,銀行很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機。銀行經濟價值的利率風險就是利率不合理變動對銀行財務狀況造成的危機,站在風險管理專業的角度對銀行的利率進行解析,主要分為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的利率風險。

一、收益率曲線的主成分分析

對收益率曲線的主成分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研究我國固定的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因為,正態分布假設方法會導致利率風險估計失準,所以,主要對主成分的變化進行非參數的核密度估計。最終應用Monte Carlo模擬方法對經過處理後的樣本進行全麵的檢測,檢驗模型的預測水平。

(一)收益率曲線主成分變化分析

對我國固定利率國債曲線圖進行深入分析,從1月期到30年期一共有16個相應標準的利率。本文以我國2007年12月29日為基準日期,應用該日過往兩年的每日收益曲線變化為基礎,進行主成分的分析。應用該時間段對模型進行校準的主要原因是,在08年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幹擾,我國的利率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依據此內容進行銀行經濟價值利率風險的研究更加具有意義。以前三個主成分為基礎,發現三者的總比例達到了85%以上,但是這三個主成分並沒有呈現出水平、傾斜、曲率等特性,也因此證明了主成分並不能夠表現主體具有的經濟意義。第一主成分的解釋比例為67.8%,對於短期與中期的利率第一成分表現的參數都為正,但是會隨著時限的延長而減少,這也是我國短期利率浮動較大的展現。

(二)主成分變化的核密度估計及樣本外的包絡檢驗

很多的研究方案都是將假定的三個主成分變化服從的平均值定為零,具體的方差由相應特征值的正態分布確定。正態分布假設計算方法雖然很簡單,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對主成分變化的曆史表現調查發現,實際變化並非符合正態分布,而是出現一定的厚尾表現。為了能夠真實的表現主成分變化的實際分布情況,應用非參數核密度估計措施,對主成分變化的概率密度分布進行有效的估計。然後使用放回抽樣調查方法確定各個主成分的變化程度,最終應用固定的公式對利率的波動進行預測。

檢驗模型是否合理、有效,需要對樣本之外的數據進行預測。本文主要應用Monte Carlo模擬技術,模擬產生一萬個收益率曲線變化的圖像,並且與08年1月2日到09年6月30日,共計373個時日的真實收益率曲線變化分布相做對比,考察的重點內容是模型模擬的收益率曲線的浮動情況,是否能夠包含實際的收益率的浮動範圍,這也就是包絡性的檢驗方法。通過實際的對比可以得出相應以下結論:第一點,根據非正態主成分進行模型的預測,在範圍總體上能夠涵蓋正態假設模型模擬的結果,所以,能夠更加良好好的展現極端情況下的利率風險。第二點,無論是正態還是非正態模型的預測結果都不能全完的涵蓋實際利率變化的波動情況。對於利率上升的預測情況要比利率下降的預測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