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三農”問題的研究(2 / 2)

三、“三農”問題的症結

目前,學界有關於“三農”問題症結的說法五花八門。“土地產權不明”,“農民收入過低”、“農村政府機構膨脹”、“農業人口過多”、“農民的負擔過重”,“農民權利缺乏”等等原因都是導致“三農”問題的症結,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更為表象的東西,追溯其本質還是現代化過程中,市場經濟與中國傳統小農經濟衝突的必然結果。因為“三農”問題而導致的社會問題都能用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來解釋。在馬克思看來,導致小農經濟消亡的直接因素在於:大工業的發展破壞了農村家庭手工業;土地逐漸貧瘠和枯竭;公有地被大土地所有者所霸占;資本主義大農業加入了競爭等等。可見,我們要認識“三農”問題必須要先認清市場經濟與小農經濟這個基本矛盾。

四、“三農”問題如何解決

“三農”問題是現代化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而且現代化速度越快,問題就會越突出。納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1、放任主義

即認為反正“三農”問題是現代化過程中不能跨越的過程,那麼我們就順應曆史的發展,不管它的發展如何,任其自生自滅。小農經濟的淘汰是曆史發展的自然結果。並且從市場角度來看,農民是市場競爭中的失敗者,是該被淘汰掉的。農民貧困化的根源在其自身的落後性,我們沒必要放太多的關注在他們身上,應該對他們采取物競天擇的放任態度。

2、民粹主義

即認為現代化、市場化、城市化不僅使農民的權益受到損害,而且還會使得人變得功利主義,動搖了社會的根本。但是這種觀點是基於單純的人文主義角度,而拋開了曆史必然發展的角度。他們主張將農民組織到一個集體單元當中過均平互助的生活,以農村為基礎。

3、放到市場化、城市化和民主化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其重點是城鄉統籌、農民進城、資本下鄉、民主合作

首先,國家要做到城鄉統籌需做到:(1)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的投人。(2)改革現行財稅體製,建立公平稅斌製度和行政與財政相統一的管理體製。(3)對全體公民實行最低生活保障,這可以從發達農村開始做起。其次,農民進城就是要解決農村人口過多的問題,通過逐步消除帶為的有歧視性戶籍製度的方式。再次,資金下鄉就是指將先進的技術、設備、知識等作為資金與土地相結合,使得小農經濟轉化升級為現代農業經濟。最後,民主合作就是指尊重農民作為獨立的權益主體,用科學的、民主的方式來處理各主體之間的問題。

顯然,在這三種觀點當中,最為科學、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第三種方法。我們應該找到順應曆史潮流發展與兼顧人文道德主義之間的平衡點來處理“三農”問題。

參考文獻:

[1]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徐勇《現代化視野中的“三農問題”.

[3]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十月談.經濟參考報,2013-10-23.

[4]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