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角度下微信在美市場失利原因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賀靚
[摘要]:在全球化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企業已從之前的“引進來”,向“走出去”逐步發展,騰訊公司的微信就是一例。然而,走出國門的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風靡中國的微信,卻遭遇了在美市場的遇冷危機。因此,從跨文化的角度探析微信在美遇冷原因。研究發現,中國的思維方式與美思維方式的差異,如中國人集體主義的文化觀,與美國個體主義的價值觀等文化差異,是造成這種局麵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微信 遇冷 文化 差異
1引言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麵向智能手機終端的即時通訊軟件,能夠支持通過移動互聯網絡發送語音,圖片,文字和視頻信息;可以單聊和群聊;還可以根據地理位置信息查找附近的人,可以通過“搖一搖”,“漂流瓶”同陌生人交友;微信公眾平台還為個人,團體,及機構提供了一個媒體化平台,可以進行麵向大眾的信息傳播活動。微信支持IOS, Android, Symbian等多種平台手機。《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5月5日發表《馬化騰:我們發現了“新大陸”》,在這篇文章中引用馬化騰的話“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國際互聯網巨頭受限於原有的PC或者Web服務和習慣,並沒有做好準備,很難做出純移動互聯文化的產品。這給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個機會,我們不僅可以第一次和美國互聯網巨頭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還可能領先他們。”然而,2015年4月22日,發表在Pingwest(PingWest是一家提供關於矽穀與中國最前沿科技創業資訊、趨勢與洞見的在線媒體。)上的一篇文章《微信國際化失利,即時通訊戰爭告一段落?》中指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騰訊CEO馬化騰在與媒體溝通時談到,微信、Whatsapp、Line和Kakao這4家在很多國家的市場基本塵埃落定,原先領先的就領先,原來的落後的也很難打破。這樣的說法,等於是間接承認了微信國際化的失利。本研究以微信在美市場失利事件為研究對象,以跨文化理論為基礎,試圖探析微信在美市場遇冷原因。
2文獻綜述
目前,我國的微信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微信的傳播特點及其對人和社會的影響,如黃冬,賈坤等在文章《基於CNKI的中國微信研究現狀評析》中指出,對微信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於新聞傳播學;二是基於即時通訊工具應用的研究,如微信在教育、醫學、圖書館等領域的應用,如範玥的《“微信”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媒介功能分析》;三是從營銷的角度研究,主要是立足於微信公眾平台,從電子商務營銷的角度分析,如覃凱於 2012年 11月在《電子商務》上發表的《微信在企業營銷中的利與弊》。很少有學者從跨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微信,故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可以為以後研究提供一些可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