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貿易摩擦分析(2 / 2)

2、出口產品方式單一,以加工貿易為主

中國的出口貿易方式比較單一,金融危機下尤為明顯。美國市場上50美元以下的日用消費品中,中國產品的比例約為80%。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低,出口貿易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這些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替代性強,但卻有很強的價格優勢。而我國對美國貿易依存度偏高,相關部門必然會為本國行業進行保護;金融危機下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衝擊更為顯著,由此帶來的失業就更為敏感。

3、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己經不是主要貿易保護主義手段了,隱蔽性和靈活性更強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經濟萎靡不振。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在經濟複蘇壓力下,美國經濟增長狀況不佳,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使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傳統製造業不再具有競爭力而新興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又有所欠缺,通過貿易保護來緩和國內矛盾。

四、對緩解中美貿易摩擦的政策建議

1、政府方麵

首先應該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調節出口產品結構。加強產業升級、完善產業轉型,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轉變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優化市場的多元化和科技戰略。其次,積極實施投資市場的多元化策略。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出口格局,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我國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抵消貿易壁壘產生的不良影響。第三,需要完善政策體係,建立高效服務平台,建立有效的預警係統。

2、企業方麵

首先,企業應該采取積極應訴的態度,對企業利益進行有效保障。主動應對各種情況,將案件的真實情況如實地呈現給判案人員,以便判案人員能夠充分了解案件的實情,進行合理的案件裁定。第二,企業應該調整產品結構,加速技術進步,從而實現營銷模式轉換從以往的以價格競爭為主的模式轉向以質量和服務取勝的模式,以順應發展的趨勢。因此,企業都應從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特色,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品牌。實現企業的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創新品牌,掌握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參考文獻:

[1]董佳麗.比較優勢與中美貿易不平衡[J].經濟論壇,2014(09):26.

[2]陳勇.中美貿易利益格局——基於國際產業轉移角度的考察[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6): 59-64.

[3]朱同.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