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西藏第三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創新發展的觀念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由於成立的時間較晚,且地處邊疆民族地區,西藏人民目前受落後思想觀念(如重農輕商、輕視商品交換、等靠要思想、安土重遷、思想封閉、重生產輕服務等)的影響嚴重,且西藏的第三產業也遠沒有第一產業悠久,它的作用和地位對藏族同胞來說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同,這樣嚴重阻礙了第三產業在西藏農牧區的發展;教育落後是西藏長遠發展的最大製約,尤其是農牧區的居民沒有認識到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有阻礙作用;另外西藏也是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的地方,特別是普通群眾對宗教有很大的依賴性,思想守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現代第三產業的發展。所以發展觀念的創新,增強服務意識、培養尊重科學的意識、摒棄因循守舊思想、發展對外開放的意識在西藏這樣一個長期受達賴集團破壞的特殊地區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快第二、三層次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2013年,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說,西藏擁有國有獨立科研機構33所,民營科研機構10所,自治區、地(市)、縣(市、區)三級農牧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184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實驗室29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自治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6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5家;全區有小學在校生2920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4%;初級中學在校生130266人,初中入學率達到98.6%;普通高級中學在校生47825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8291人,高中階段入學率達70.2%。但受西藏特殊地理條件的限製,仍處於低層次,與內地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加快第三產業中第二、三層次的發展是西藏各族人民必須長期不斷努力的。
(三)繼續加快旅遊業、物流業的發展
西藏旅遊業從無到有,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西藏的支柱產業。2015年西藏將繼續按照“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圍繞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要加快旅遊業和物流業的發展。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125萬人次,比“十五”時期增長2.9倍;2010年西藏旅遊總收入71.44億元,比1980年增長7143倍,年均增長34.4%,比2005年增長2.7倍,年均增長29.9%。“十一五”期間累計創收226.24億元,比“十五”時期增長2.6倍。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一要牢固樹立抓旅遊就是抓產業、抓文化、抓開放、抓經濟、抓發展、抓民生的全新理念,發展旅遊的綜合帶動作用;二要加強康巴文化精品旅遊品牌的培育,改善旅遊發展和旅遊管理與服務水平;三要加大旅遊宣傳力度,西藏旅遊業很大程度上宣傳力度有問題,西藏有好多另人神秘的旅遊景點和獨特的風俗習慣,詳細的旅遊線路等信息在網上和傳媒形式宣傳的很少,導致更多的國內外旅客並不知道。
隨著西藏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除了給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也給物流業帶來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特別是2006年7月青藏鐵路的開通,成為現代物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運輸方式,鐵路建成以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青藏鐵路的強大輻射作用”的要求。我們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西藏市場需求的優勢,運用市場機製促進商貿物流業健康發展,發揮政府在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保障作用,並且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商貿物流發展環境。參考文獻:
[1]安格斯.麥迪森著.伍曉鷹,馬德斌譯.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楊明洪,張強.投資與西藏城鎮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05(6).
[3]西藏自治區第三產業發展的調查分析[EB/OL].
[4]西藏的發展與進步[EB/OL].
[5]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