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圖書館建築設計的原則
高教研究
作者:郝俊國
[摘要]:討論了現代化圖書館設計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結合服務管理模式的變化詳細論述了在圖書館建築設計時應注意的一些具體問題。
[關鍵詞]:圖書館建築 服務模式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空前發展,高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愈來愈高。這一係列的變化對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建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建造新圖書館,以及建一座什麼樣的圖書館,怎樣建好圖書館,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已成為諸多同仁關心的重要課題。
一、圖書館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
高校圖書館是文化性建築,是高校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因此既要有吸引眼球的外觀,又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要有能滿足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現代管理方法的建築結構布局.因此對高校圖書館建築進行設計時,也達到了如下的基本共識:
1、設計原則以建築功能為先
讀者使用方便,環境得當,空間處理得體.強調把功能的適用性放在設計的首位,以“適用,高效,靈活,舒適,安全,經濟,美觀”為圖書館的總體設計原則。
2、圖書館管理專家參與圖書館的設計
隻有圖書館管理專家才能較全麵地考慮圖書館的各項功能,圖書館管理專家參與設計的目的是讓建築師們了解圖書館的組織結構,運行程序,讀者如何使用圖書館及其相互關係。要能給出圖書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走向以及各功能區相應的麵積與分布示意圖,作為建築讀者設計的依據。因此沒有圖書館管理專家的參與,很難設計出建築功能完善的圖書館建築。
3、要有適度的前瞻性
圖書館設計時要考慮到學校的發展,即要有前瞻性,但這裏也存在一個適度的問題.高校圖書館一般作為一級建築物,按照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的規定:計算結構可靠度采用的設計基準期是50年。這就是說,高校圖書館建築的服役期是50年。但這並不意味著在設計其麵積,功能時要考慮到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的要求,因為第一是辦不到,其次反而是浪費,尤其是對高校圖書館來說更是如此。
二、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對圖書館建築的要求
任何建築都具有使用和審美的雙重功能,與其他建築如教學樓、博物館相比,圖書館建築有著較為複雜的使用功能,它與圖書館的服務管理模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1、藏、借、閱、谘一體化服務管理模式與圖書館建築
“藏、借、閱、谘一體化”的服務管理模式就應運而生了,這是一種不強調文獻信息的載體形式隻關注文獻信息內容並能使讀者完全接近文獻信息資源,給讀者提供最大使用方便的服務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點是融圖書,報刊,聲像資料,電子文獻,網絡資源於一體,集查詢,閱覽,谘詢,外借,典藏於一身,改變了以往檢索,閱覽,谘詢,流通各自分散的服務管理格局,能較好地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內容新穎性,廣泛性,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性及信息載體多樣性的需求。這種服務管理模式對建築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建築開間要足夠大,才能有效地將信息檢索,閱覽,參考谘詢,文獻典藏集於一室,做到“人在書中,機在人旁”,方便讀者使用;第二,要能隨時根據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狀況,讀者流量的變化以及設備設施的更新對建築的布局作必要的調整,要適應這種服務管理模式,圖書館建築中用於文獻資料典藏,讀者閱覽,信息檢索,谘詢服務的共享服務空間要求采用“柱網,層高,樓麵荷載三統一,使用靈活,可變性大,以保證大空間彈性使用的建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