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直氣壯做藍領(1 / 1)

理直氣壯做藍領

品藝

作者:楊錦麟

藍領,指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資收入者。印象中總是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兒,拿著最微薄的收入。可現如今這種印象,似乎發生了改變,不僅高級藍領高價難求,近年來出現的高級藍領群體,如催乳師、陪孕員,更是把握了市場機會,靠雙手創收,月收入上萬的新聞不絕於耳。對於這個話題,在騰訊視頻最近一期的脫口秀節目《夜夜談》中,我就和幾個媒體從業者進行了討論,中國藍領是否進入了新時代可能已經成為當前整個社會需要直麵的問題了。

回想自己的從業經驗,也頗感慨。過去大家是連“領”的概念都沒有的。我做了8年知青,服務於生產隊。抽簽分衣服抽到了一條大褲衩,還是用日本的尿素袋縫製的,屁股後麵印著“淨重100公斤,含氮量80%”的字樣。那個時候穿上這種標誌著工人階級身份的衣服,是相當神氣的。

隨著我國的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領”的概念出現了,有金領、白領、藍領、灰領等各式各樣的“領”。但是最近一則關於藍領的新聞讓我很受觸動,說的是山東某村莊的一批電焊工,憑借著自身過硬的技術舉家移民澳大利亞的事情。與此同時,包括中國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製造業基地也麵臨著工人,尤其是高技術工人工資越來越高的現象。有統計說在中國的工人階層中,高級工人隻占到5%左右,而同樣的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要高達三分之一。現在中國的高級技術工人非常地值錢,即使是一些已經退休的老工人,也成為製造企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熟練技術工人的收入已經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高得多了。

即便是這樣,“君子勞心,小人勞力”的傳統思想仍然主導著社會的觀念。我前一段時間到甘肅的西海固去,那邊的牆上仍然寫著:“穿上皮鞋,告別草鞋,高考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的大標語。包括現在我們把工作的人分成所謂的“藍領”、“白領”,也是一種社會階層和分工的劃分。但是在工業化的時代,由市場需求決定了收入水平,一些地區的熟練工人收入已經超過了一些高學曆者的收入。在國內仍然有不少人把大學學曆當回事,而國外早已沒有了這種觀念。

在整個中國社會,對藍領工人社會地位的認可程度並沒有因為他們的收入增長而提高。包括一些從事服務業的高級人員,比如月嫂、催乳師這種需要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從業人員,他們雖然收入很高,但是因為是沒有單位的“單幹戶”,所以隻有現金可拿,社會保障體係是不管他們的,比如五險一金、戶口檔案接受地等等。所以盡管他們的工資看起來很高,但僅僅是一份純粹的商業性交易,他們無法產生存在於社會之中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他們也是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的。

現在麵臨的一個問題是,藍領的工資高於白領到底是一個短暫的現象還是發展的一個趨勢?我和我的朋友們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在一些需求緊張的職業領域,答案是肯定的。而我個人對當前被炒得很熱的“新藍領”現象的感覺是,當前中國對於階層的劃分太嚴苛,唯有讀書高仍然根深蒂固,導致我們在談到北大學生賣豬肉,博士碩士做月嫂這些問題本身時,還是抱著藍領低人一等的思維。如果我們真的對藍領這個階層非常認可,是不會去談這樣的問題的。正是因為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藍領拿的錢可以比所謂的白領高,所以這些事情才會成為新聞,成為稀罕事。

這些現象的出現已經折射出一種迫在眉睫的危機,如果我們的教育體係、我們的專業設置、我們的觀念沒有一種顛覆性的、徹底的改變,就仍然會存在藍領拿著很高的工資卻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現象。這一狀況繼續發展下去,也許我們國家的明天就會出現無數的不懂任何基本技能的高學曆者。

一句話,工作不分貴賤,需求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