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仰望的堅守(1 / 1)

令人仰望的堅守

品史

作者:唐寶民

羅家倫曾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這樣一件事,那是民國初年,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係主任、著名的美國地質學權威葛利普教授應邀來北大任教,但那時民國政府常常欠教授的薪水,很多教授經濟都很拮據,葛利普教授也不例外,有一回,欠薪達半年之久,葛利普教授的生活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恰好那時,羅家倫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出於對葛利普教授的同情和尊重,主要是為了幫助他擺脫經濟困境,就給他發了一紙聘書,聘請葛利普教授到清華大學地理係做專任教授,而且給予每月高達六百元的薪水。這六百元對於當時的葛利普教授來說,無異於是雪中送炭,可以馬上解決他的燃眉之急,按理說他應該立即接受,可出乎羅家倫意料之外的是,葛利普教授隻同意利用業餘時間到清華大學兼課,拒絕了清華大學開出的每月六百元的薪水,他說,雖然北大欠了他幾個月的薪水,但他不能因為北大窮了,就拋棄北大,轉而到清華任教。羅家倫再三解釋,葛利普教授才同意隻象征性地接受一點車馬費,堅決不肯接受六百元每月的全薪。羅家倫在文章中感慨地說:“這種外國學者的高風亮節,及其所持道義的標準,不但值得我們佩服,而且應該為中國學術界所效法。”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國民政府經濟全麵崩潰,從法幣改為銀元券,又從銀元券改為金元券,導致物價飛漲,居民生活特別困難,陳寅恪先生當時在清華任教,生活也陷入困境,冬天連買煤的錢都沒有,全家挨凍。季羨林先生知道了這件事,就把情況向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彙報了,胡適深表同情,便決定贈送給陳寅恪先生一大筆數目的美元,可是,當把事情向陳寅恪說明的時候,陳寅恪卻拒不接受,後來經過多次做工作,他勉強同意,但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賣掉自己的一部分書,以此來取得胡適的美元。胡適也隻好同意,就派自己的汽車到陳寅恪家,拉了一車書回來。這是一車關於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的特別珍貴的書,價值非常高,僅一部《聖彼德堡梵德大詞典》市價就超過幾千美元,但這一車書,陳寅恪卻隻收取兩千美元,多一點也不肯收。

無論身處何種艱難地步,也不放棄自己的道義底線,再怎麼困難,也不平白無故地接受饋贈,這是心靈世界的一種堅守,這種堅守讓我們看到了為人師者另類的風采,是一種讓人仰望的堅守。

陳玉昆薦自《西安日報》201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