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單(1 / 1)

做父母的都十分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都希望孩子取得高分。其實,考試隻是作為檢查孩子學習的一種手段,不論哪一門課,在學習一段時間以後,老師都要檢查一下,自己教的內容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哪個孩子需要輔導什麼地方,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這才是考試的目的。孩子由於智力的差異,環境的不同和用功程度的不同,考試的分數就會有高低,這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於敏感。

孩子的成績不能反映孩子的全部,成功人士可能並不是成績最好的,而是在某領域深感興趣的。家長注重子女的成績,這是正常的,但是把學習成績作為考核子女的惟一標準,甚至扼殺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就不正常了。家長應該從子女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對待他們的成績,特別是對基礎很薄弱、學習有困難、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家長不能動輒訓斥。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真切的鼓勵,不能眼中隻有分數沒有“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要給孩子真切的關懷,而不是將孩子等同於一個符號或一個分數。

那麼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單呢?

(1)要從教育的目的出發,不要光看分數

體育、美育、勞動等各種成績,都是孩子素質的反映。家長要從教育目的出發,重視孩子的整體素質水平,淡化分數意識,全麵地看待孩子的成績單。

(2)要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不能盲目比較

有些家長總愛拿別人孩子的高分與自己孩子的低分比,想以此激勵孩子,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客觀上每個孩子原有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家長應從自己孩子原有的素質水平出發,來看待取得的成績,鼓勵孩子進步。

(3)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的家長在期末考試前,就給孩子訂了分數指標。一看孩子的成績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一味指責,家長不恰當的批評、訓斥,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過嚴的要求會引起孩子的焦慮、緊張甚至逆反的消極心理。家長要保護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發揮內在潛力。

(4)孩子成績不好,不要責怪和打罵

孩子成績不好,應平和地跟孩子交談,一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加強指導薄弱環節,促進孩子學習。不能規定每次考試必須考多少分以上,這無疑會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陷入被動學習的局麵,不利於知識的正確掌握和能力的發展。

(5)對孩子給予精神鼓勵而不是物質刺激

孩子成績好時應多給孩子精神鼓勵而不要給過多的物質刺激。獎勵要適當,要有教育意義。過分的物質刺激容易引起孩子“向錢看”的不良傾向,不利於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