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懂得感恩的孩子最優秀(3)(1 / 3)

杭州有關專家的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在對該市500多名4~6年級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竟有80%的孩子為“父母不喜歡我”而經常煩惱,有70%的孩子為自己的家庭不溫暖而苦惱。有這麼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這是父母始料不及的。其主要原因是孩子們沒有體會到愛,他們把父母的愛當做是天經地義的,他們一邊不停地索取,一邊毫不珍惜地拋棄。一位母親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了,他們的眼裏隻有自己。為此,我常告誡女兒,你從一個小嬰兒成長到現在,有父母的愛護和哺育,長輩的嗬護,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友情,你每時每刻都得到別人無私的付出。記得我曾經跟女兒舉過一個小例子:‘媽媽每天早上幫你梳頭發,從出生到現在已經十年了,一年365天,十年就是3650次,多麼龐大的數字。女兒聽了,半天合不上嘴巴,一個勁兒地追問我這是真的嗎?我告訴她,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孩子往往很難體會到父母無私的愛,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應當。通過這樣一個小例子,我女兒明白了別人給予了她多大的幫助,從而學會了感謝別人。現在每當孩子得到我們的幫助時,都會主動地感謝我們,也更加樂意幫助別人。”愛要讓孩子知道,隻有這樣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激起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恩情懷。

2.父母的愛心行動會影響孩子

要讓孩子體會到愛,我們就要做出有愛心的行動,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明白愛心的價值,才會真正培養自己的愛心。

父母要做到嚴於律己,孝敬長輩,關心親朋、鄰裏,對孩子堅持正麵的教育。另外一點也特別重要,就是一家人要相互關心,特別是夫妻之間要相互體貼,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愛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都習慣給孩子夾菜,還不停地說:“多吃點兒,多吃點兒!”其實,在給孩子夾菜的同時,也應給家庭其他成員夾一下,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人之間的愛心。長期下去,就會有助於孩子愛心的培養,孩子也會關心自己的父母,一個愛父母的孩子才有可能愛整個世界。

3.讓孩子時時感覺到他人的恩典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對世界、人生有怎樣的認識,便會有怎樣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如果一個人不能知恩,那麼就不可能感恩。

北京四中的張馳,22歲已經是英國劍橋大學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了。他的父母認為張馳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他對父母、朋友,對北京、對祖國有一種感恩報孝的愛心。張馳的媽媽杜娟英是北京實驗二小的老師,她特別注意對孩子情感的培養,提醒孩子注意感受周圍人對他付出的愛。張家的鄰居是一對生活清貧的老兩口。為了省電費,他們晚上不怎麼開燈,很早就睡覺了。一天晚上,張馳的父母去夜大上課,把年幼的張馳一個人留在家裏。回來時,他們發現老奶奶家的燈開著。聽見院門響,問明是他倆回來,老奶奶就把燈關了。媽媽問兒子:“張馳,你想想,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奶奶的燈為什麼亮著?”張馳說:“噢,那是奶奶為我壯膽呢!”媽媽又提醒他:“奶奶沒有說‘我可給你壯膽呢,我可是開著燈呢,我可為了你多花錢了’,對別人的愛應該是默默地奉獻。”從那以後,張馳學會了體味別人對他的關愛,並盡可能地給予回報。他在初一的勞動課上學會了擦自行車,從此,每次自己過生日,他都會把父母的自行車擦一遍。張馳的媽媽用老奶奶家的一盞燈點燃了孩子心中感恩的燈。張馳的故事告訴我們,愛的感覺也需要培養,從點點滴滴去培養,因為最感人的愛往往就像人們最需要的空氣一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而一旦有能力從細微之處感受到“有人愛我”,那孩子必定也會有一顆愛人的心。

4.教導孩子用愛的情感發現生活中的美

有兩個孩子去了草原,回來後,父母問他們,草原好不好?一個說,那裏有青青的小草,那裏有藍藍的天,那裏沒有人捉小鳥,那裏太陽的臉上沒有黑煙。而另一個則說,簡直糟透了,那裏蚊子、小蟲太多了!瞧,人們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活得幸福,首先要有一顆愛心,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種小動物。隻有懷著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才會發現美,感受美。有了愛的情感,你會發現周圍有許多人都在愛你、關心你!你不僅能從老師的讚美中發現愛,也能從他們的批評中感受到愛在課堂上,你會從老師的目光中發現愛,從每一天的作業中感受愛。你去商店買東西,乘公共汽車去上學,你會從售貨員的微笑中發現愛,從售票員清脆的報站聲中感受到愛有了愛的情感,你會發現媽媽每天為你起早做飯,雖然很平常,但那是愛;爸爸監督你學習很嚴厲,但那是愛;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也是愛。總之,要讓孩子知道愛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看你能不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