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愛與心沒有距離(5)(2 / 3)

但在10月的一天,一場意外在女孩臉上留下了一道無法彌補的疤痕,她天使一般的美麗永遠留在了人們記憶深處。

小花園裏那些飛舞的蝴蝶無影無蹤了。那段時間,所有聽過小女孩琴聲的人都在輕歎和無奈地搖頭。

從醫院回到家中,小女孩便再也沒從家中走出來過。

突然有一天,人們又聽到了琴聲,但拉琴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她母親。她站在女兒曾經拉琴的地方,笨拙地拉著小提琴,琴聲聽上去粗糙且斷斷續續。她的臉上,沒有人們想像中的悲愁,她鎮定自若地用琴聲和女兒對話。

有好心人去寬慰她,她淡然一笑說:“沒什麼,臉不好了,並不意味著她不能成為好的提琴家啊!”

一天,兩天,一周,兩周。每個黃昏,母親都堅持著,用旁人不全懂的方式和女兒交流著,她是想用琴聲喚起女兒美好的回憶。偶爾,會有人看到女孩蒙著臉,在陽台上悄悄地探出頭,隻望了一眼母親便又回房間了。

有一個醉鬼闖進了花園,他莫名其妙地朝那位母親吼道:“你的小提琴是我聽到的最難聽的!”女孩母親的眼裏第一次有了憤怒,她臉漲得通紅,一字一句地說:“我是拉給女兒聽的,如果你嫌難聽,請捂上你的耳朵。”醉鬼開始糾纏不休,那些肮髒和刺人的語言讓母親淚眼欲滴。

這時,女孩終於走到了人群之中,她從母親手裏接過小提琴,坦然地仰起那張不再美麗的臉,對醉鬼說:“我媽媽隻為我一個人拉琴,我覺得她才是世上最好的小提琴手。”

女孩從容地向圍在她身邊的人演奏了那首熟悉的曲子。在她放下小提琴時,人們熱烈地為她鼓掌。母親上去摟著她,大聲地對女兒說:“孩子,我是想讓你明白,你的臉和媽媽的琴聲一樣,雖然不夠美,但我們應該有勇氣把它拿出來見人!”

教子點滴

在孩子受到最沉重的打擊時,父母之愛是最能被接納並喚起他們信心的良藥。

對孩子來說:一個動作,一個擁抱,一個輕柔的撫摩都能喚起他們心中的幸福感,從而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

媽媽先生

當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已經50歲了。他因“媽媽先生”這個綽號名聞遐邇。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代替媽媽而成為持家的人,不過我是所有小朋友中惟一有爸爸陪在身邊的人,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自己非常幸運。

在我上低年級學校的多年中,爸爸為我做了許多事情。他讓學校汽車司機到我家門口接我,而不讓我到六街區遠的普通汽車站。當我回家的時候,他常常已為我準備好了午餐——花生醬和肉凍三明治。螺旋形式的三明治周圍嵌滿綠色的糖塊並被剪成樹的形狀。

隨著我漸漸長大,我努力想獲得獨立,我想擺脫掉這些父愛“幼稚”的跡象,但是他不打算放棄。我進了高中之後,不能再回家吃午飯了,我便自己帶飯,爸爸每天早早起來為我準備好午飯。在飯袋的外表是他自己設計的描繪山景的圖畫(這成為他的商標)或者一個刻著“爸爸和安吉”的心在飯袋的中央,在裏麵將有一塊印著同一個心或“我愛你”的餐巾。許多次他寫上一個笑話或謎語,他經常有一些可笑的話逗我笑並讓我體會到他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