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會把他們身上最好的、最符合孩子需要的東西交給孩子,在心中不斷地說著“希望他會快樂,祝福他一路上順利、平安”。孩子對父母總是“予取予求”,不但如此而且還都“美夢成真”,但是他們卻都“無怨無悔”,而且還不求回報。父母有這樣子的義務對孩子嗎?沒有。那又為了什麼使他們這樣做——隻因為愛。
別吝嗇開口
有一天晚上,我重拾一本我曾讀過的書,書的內容是有關為人父母的種種方法,這種書我已看過幾百本。而當時我覺得有種罪惡感,因為那本書描述了一些為人父母該使用,而我卻從未使用的策略。主要的策略是和你的小孩交談時,使用三個神奇字:“我愛你”這句話已被強調過無數次,這就是: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的的確確,真正地愛著他們。
我上樓走到兒子的房門前敲了門。敲門時隻聽到他的鼓聲。我知道他在房裏,但他卻沒有應門。所以我打開門,不出所料,他正坐在那裏,戴著耳機,邊聽錄音帶邊敲他的鼓,我靠過去引起他的注意,開口說:“湯姆,你有空嗎?”
他說:“哦,當然有,爸爸,我一直很閑。”我們煞有介事麵對麵地坐下,但在15分鍾內隻有一些瑣碎、支支吾吾的交談。我隻好看著他說:“湯姆,我真的很喜歡你打鼓的樣子。”
他說:“哦,謝謝你,爸爸,我很感激。”
我走出他的房門說:“等會兒見!”當我下樓時,突然記起上樓是為了某些想法,而我並沒有傳達。我覺得有必要回到樓上,找機會說出那三個神奇的字。
我又爬上樓,敲了門然後打開。“湯姆,你有空嗎?”
“當然羅,爸爸。我當然有空。還有事嗎?”
“兒子,我剛才上來是為了和你分享一些事,但不知怎麼的,說了一些不是我想說的。湯姆,你記得以前你學開車時,給我帶來很多麻煩嗎?我寫了三個字塞在你的枕頭裏希望你會留意。身為父母,我已表達了我對你的愛。”最後又聊了一會,我看著湯姆說:“我要你知道我們都很愛你。”
他看著我說:“哦,謝謝你,爸爸。你是說你和媽媽嗎?”
我說:“是啊,是我們兩個,我們一直都表達得不夠。”
他說:“謝謝,那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知道你們很愛我。”
我轉身走出房門。下樓時,我開始想:“我真不敢相信!我已經上樓二次了。我明知自己要傳達的是什麼,但為何老是顧左右而言他?”
我決定立刻回到樓上,讓兒子知道我真實的感受。這次他會直接從我口中聽到那三個字。我不在乎他現在已6尺高了!所以我走回去,敲了門,聽到他在裏麵喊:“等一下,別告訴我是誰。該不會又是你吧,爸爸?”
我說:“你怎麼知道是我?”他回答道:“爸爸,我認識你已不是一兩天了。”
然後我說:“兒子,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
“你知道我隨時奉陪,進來吧!我猜你剛才並沒有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吧?”
我說:“你怎麼知道?”
“打從為我包尿布時我就認識你了。”
我說:“唔,湯姆,這也就是我一直想說而沒說出口的。我隻是想讓你知道,對我們家而言,你有多特別!我們愛你並不是因為你曾經做過什麼偉大的事,而隻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兒子。我愛你,而且我隻想讓你知道我愛你。我實在不懂為何這麼重要的話我一直藏在心裏。”
他看著我說:“嘿,爸爸,我都了解,聽到你這麼說感覺真的很特別,謝謝你的想法和努力嚐試。”當我即將跨出房門,他說:“哦,爸爸,耽誤你一分鍾。”
我心裏開始想:“糟了!他要對我說什麼?”嘴上卻說:“哦,當然沒問題。”
我不知道孩子們從哪裏學來這個,但我確定絕非來自父母。他卻說道:“爸爸,我隻想問你一個問題。”
我說:“什麼問題?”
他看了我一下說:“你是不是去參加了研習會還是什麼別的?”
我腦中閃過:“慘了,就像其他18歲的小夥子,他已洞悉我的心理。”我回答:“不,我隻是看了一本書,書上說告訴孩子你的真正感受是很重要的。”
“嘿,謝謝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待會兒再談,爸爸。”
我認為我的兒子給了我一些啟示:要明了愛的真正意義及目的,惟一方法就是願意付出代價。我必須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教子點滴
教育孩子,不能總把自己弄成高高在上,威嚴不可一世的形象。它隻會導致孩子害怕與父母交談。要成功地與孩子進行有教育意義的交談,父母必須始終小心翼翼地去維護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而且還是相互尊重的。
在適當的時候,嚐試一下用不同平常的語言向孩子們表達你的愛,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讓孩子明白父母非常在意自己的。同時,孩子們豐富的情感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重複一次孩子的話
漢森先生,是一個在緬因州經營出口加工廠的老板,工廠加公司有五六百名員工的規模,由於自身積極的投入,不管是在業務上或是在管理上,均有相當的成效,自我感覺很好。
可是,他對兒子小漢森沒辦法。對他們父子倆來說,存在著北美大峽穀,怎麼樣也無法跨越。每次一見麵,沒講三句話,就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