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大發明(2 / 2)

這樣一來,也可以完成當初在陳家村,對於陳虎的承諾:日後,每一個陳氏子弟,都能讀書寫字。

活字印刷術的工藝並不複雜,隻需將陶土或者銅、鐵製造成漢字的模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然而,陳旭雖然知道造紙術,卻並不曉得詳細的工藝。哪怕東漢蔡侯紙,已經開始普及,但是它的成本比起後世,仍舊顯得有些高昂。

若是不能造出廉價的紙,縱然有了活字印刷術,昂貴的書籍,普通百姓家庭想要購買,卻也有些不太現實。

造紙術最先出現,是因為上古先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就是最古老的造紙術,也是造紙術的起源。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才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這種方法製造的紙張,後人稱為‘蔡侯紙’。

這種紙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蔡侯紙相比起以往的紙張,顯得非常便宜,並且紙張的質量也提高了許多。由於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蔡侯紙逐漸被普遍使用。

然而,在文昭看來,漢代的蔡侯紙仍舊顯得有些粗糙,成本還是太過高昂。

為了改進造紙術,陳旭就召集了很多以前造紙的匠人,讓他們以麥杆、稻杆為原料,改進蔡侯紙。

經曆幾年的研究,那些匠人終於在造紙術方麵,有了極其顯著的突破。不僅紙張的質量提高了許多,成本也變得更加低廉。

文昭拿著手中那張潔白如雪的紙張,臉上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這種紙張的出現,再加上這些年,陳旭秘密讓人製造出來許多大小、規格不一樣的活字,他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大量印刷書籍。

文昭迫不及待的召集幾個重要謀士,商議普及教育的事宜。

在此之前,無論是改進造紙術,還是活字印刷術,文昭都是秘密進行,眾人根本不得而知。

當文昭拿出了那些潔白如雪的紙張,以及數萬大小不一的活字以後,眾人盡皆呆立當場。

自從建造了陳氏祠堂以後,陳紀的身體居然開始慢慢變好。這段時間,他也是留在蒲阪,文昭還經常抽時間前去看他。

這一次,陳紀也被文昭叫了過來。他雙手撫摸著那光滑細膩的紙張,臉上露出了迷醉的神色。

足足過了半晌,他才驚歎道:“文昭此舉,乃是教化萬民,恩澤萬世之善舉,功德無量啊。”

田豐、陳宮、程昱、司馬朗、陳群、鍾繇、張裕等人,亦是紛紛開口稱讚。

他們沒有想到,一介武夫出身的陳旭,居然能夠考慮的如此長遠。不聲不響之間,就做下了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

隻有賈詡麵不改色,李儒、司馬懿眉頭微皺。

陳旭身為一方諸侯,對於自己麾下之人,自然一直都注意著。

看到三人的舉動,他忍不住問道:“你三人愁眉不展,可是覺得此舉有所不妥?”

賈詡仍舊沉默不語,李儒卻是說道:“主公此舉,雖然可以流芳百世,得到天下寒士的敬重,卻也會得罪不少世家大族。”

“為何?”

李儒說道:“主公可知,有漢以來,世家大族為何能夠掌控朝政,把持地方?”

陳旭道:“世家子弟接受的教育,要遠遠超過普通百姓。再加上他們家族在朝中有關係,自然能夠有機會出仕。”

“長年累月下來,世家越發強大,各種關係越發錯綜複雜,這才逐漸掌控的朝中以及地方。”

說白了,在漢代正是因為那些世家大族,他們對知識進行壟斷,相互舉薦家族子弟,這才導致普通百姓出仕艱難,世家勢力越發強大。

說到這裏,陳旭心中猛然一驚。

假如他果真推廣造紙術與活字印刷術,就會打破世家對於知識的壟斷。這件事情,並不是那些大族願意看到的。

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賈詡為何沉默,李儒為何皺眉了。

至於司馬懿的心思,他卻是有些猜不透。

因為司馬懿本就出身名門望族,若是文昭普及教育,對於他們家族的衝擊力,也絕對不會太小。

沒有辦法進行知識壟斷,世家就不可能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