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融支持農業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農業仍舊是我市的弱質產業,是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當前,我市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期,然而,全市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的情況普遍存在,農業小、散、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在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前提下,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趨突顯,加上我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防災減災能力弱,產業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知名品牌培育不足,特色產業布局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競爭能力不強,仍然是我市農業發展的基本現狀,因此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四、意見及建議
一是加大對高原特色農業的信貸投入,提升普洱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各銀行金融機構要圍繞我市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重點加大信貸投入,支持糧食、畜牧、蔗糖、茶葉、橡膠、果蔬、咖啡、生物製約、林下經濟等優勢茶業的發展;支持建設一批精品農業莊園和標準化示範區,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建設一批標準規模化、集約化的良種和生產基地,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向產業園集中,支持一批精品性、成長性的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全麵提升普洱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二是加大對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的信貸投入,帶動農民增收。加強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支持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圍繞畜牧開發,實行“基地+農戶+金融機構”方式,發揮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致富、有效降低貧困戶創業風險的作用。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信貸支持,促進其發展壯大,鼓勵其為貧困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幫助貧困戶銷售產品,降低風險,提高收入。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發展茶葉、咖啡、果蔬等特色優勢產業的,要重點給予信貸支持。
三是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擴大擔保範圍。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產品,探索“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信貸方式,擴大貸款抵押擔保品範圍,積極開展農村房屋產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三權”抵押貸款,穩步發展應收賬款、股權、倉單、存單、知識產權等權利質押貸款。積極推進和完善多元化的農村信貸擔保體係建設,鼓勵各類信貸擔保機構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以及擔保與保險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提高融資擔保的有效性,加大對農村的融資擔保服務力度。因地製宜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滿足加快特色產業對金融多樣化需求,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四是加強銀政企溝通協作。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製,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和配合,使金融機構能夠及時了解農業產業發展支持的重點項目。采取多種形式組織由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農業中小企業參加的銀企洽談會或項目推介會,實現銀行信貸資金和企業項目的有效對接。
五是豐富農村金融期貨、保險產品。探索發展普洱農產品期貨市場,運用好農產品期貨的遠期套期保值功能。鼓勵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信貸擔保機構及相關中介機構加強與保險公司合作。繼續鞏固完善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範圍的政策性種、養兩業保險產品與運營管理模式。圍繞普洱市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創造條件開展地方政策性保險試點。加大對商業性農業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支持力度。鼓勵支持保險公司根據涉農貸款類別或貸款主體開發設計相應的貸款保證保險產品。
六是不斷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繼續提升農村支付服務的電子化水平,積極推動農業特色化專業市場、經濟合作組織代收付,減少現金使用。鼓勵農村糧食、蔬菜、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各類專業市場及國家糧食、農副產品收購機構使用銀行卡、電子轉賬等多種非現金支付工具。在經濟條件成熟、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較好的農村地區,積極研究推動支付業務創新,開發符合農村地區特點的電子支付產品。大力發展票據業務,積極推動商業彙票、銀行彙票、本票等票據業務進入農村市場。不斷深化農村信用體係建設,以全省統一的農戶信用信息管理係統為基礎,把“三信”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提升農戶信用意識,進一步改善農村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