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學界“三沈”(1 / 1)

舊時,北京學界有“三沈”即:沈尹默、沈兼士、沈誌遠,均為社會名流。三位沈先生為昆仲,祖籍吳興。

誌遠為沈大先生,早年在北大預科教國文,其講義中有一章為《莊子·天下篇》,他講授得細致入微,一篇文章整整講解了一個學期,所以學生贈送他一個雅號——“沈天下”。

誌遠先生雖籍隸吳興,卻生長在關中,為人直爽,頗有燕趙俠義之風。當年李大釗就義時,他仗義掩護李氏之子免受奉係軍閥集團的迫害,學苑傳為美談。

沈尹默於“五四”前後即任教於北大,他沉潛睿智,處世穩健,同人贈以“鬼穀子”的徽號。錢玄同認為鬼穀子為古時陰謀家,此徽號頗有貶義,而尹默本人卻滿不在乎。北伐後,尹默脫離北大,就任河北省教育廳長、北平大學校長、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尹默原名君默,後因旁人書寫他的名字漏掉“君”字下麵的“口”,又因當時有一“沈默君”者,遂改名為尹默。他擅長書法,晚年常往來於寧滬之間,並任南京政府監察院委員,與於右任先生常有酬唱。

沈兼士曾留學日本,早年任北大國史編纂處纂譯員。原攻物理學,以後對《小學》頗感興趣,遂對《說文》苦心鑽研,並問學於太炎先生,終於成為海內聞名的文字學家。兼士與陳援庵友善,曾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國學門主任及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