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中國三代留學生興國業績(1 / 1)

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後葉,中國大陸相繼出而複歸三代留學生。他們對於近現代中國的價值和意義,正如1913年成立的歐美同學會的會徽——由一支毛筆和羽翎筆交叉組成——所象征的:中西結合,西為中用。以嚴複、秋瑾和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留學生以“睜開眼睛看世界”始,以推翻帝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終,曆史功績彪炳千秋。以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朱德、陳毅、鄧小平、瞿秋白、李立三、張聞天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留學生,尋找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的思想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和拓辟江山的開國元勳,繼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代棟梁,以至核心首腦。以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錢三強、錢偉長、嚴冬生、吳文俊、任新民等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留學生,為社會主義中國的科技教育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中堅。中國三代留學生歸國後立下的業績,可用“改造了中國,改變了曆史”一語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