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埃爾·德·奧裏維拉電影永恒!
電影
2015年4月2日,創作生命長達80餘年的葡萄牙導演曼努埃爾·德·奧裏維拉在他位於波爾圖的寓所內溘然長逝,享年106歲,葡萄牙政府當即宣布國悼兩日,以緬懷他對電影藝術的貢獻。歐洲影壇從此少了一位傳奇人物。
拍電影的富家公子
1908年12月11日,奧裏維拉出生於波爾圖一個富裕家庭,寬鬆的家庭環境使得他在幼年時期就開始經常出入電影院並愛上了卓別林和馬克思·林代的作品。
1920年代末,奧裏維拉開始以業餘愛好者的身份把玩攝影機並嚐試拍攝。1931年,奧裏維拉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多羅河上的勞作》,這部帶有前衛電影風格的短片展現了波爾圖多羅河上的風景以及工人的勞作。由於這部短片並未獲得好評,二十幾歲的奧裏維拉在之後的十年時間內不斷地尋找自己真正的生活和願望,同時過上了有些花花公子的生活:和哥哥一起大量觀看電影和戲劇的他一度想成為一個運動員,甚至還曾經獲得了撐杆跳比賽的冠軍;後來他又短暫地成為一名賽車手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此期間他還出演了葡萄牙第一部有聲電影《裏斯本之歌》。
1942年,奧裏維拉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街頭少年》,這部既與讓·維果《操行零分》有幾分相似又帶有幾分早期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不僅沒有獲得成功,還引發了一些問題:薩拉查法西斯統治下的葡萄牙文化審核非常嚴苛,《街頭少年》不僅被封禁,他的若幹電影計劃也都未獲拍攝許可,他索性放棄了電影而經營起了家族產業,對這段經曆,奧裏維拉有言:“我曾經在14年裏都沒有拍過電影,在這14年裏,我在思考電影。我得到很多時間,現在我的工作變得更實際更有經驗更有技術含量。有時候,我們就是缺少思考的意識。那些我拍得很快的電影也是這14年的深思熟慮得來的結果。大家說這是快速作業,但其實不是的。因為這裏包含著14年的思考累積。所以,活在當下,我等待,我思考……”
一個世紀的影史奇跡
“1971年,我63歲,我是一個年輕的導演。”奧裏維拉曾這麼說道,隨著葡萄牙在政治上的解凍,奧裏維拉拍攝了“得不到的愛情四部曲”《過去與現在》《貝尼爾德》《毀滅的愛情》和《弗蘭西斯卡》,雖然家族的財產在社會變化中大幅縮水,但電影接連的成功讓國際影壇注意到了這個葡萄牙的導演,他拍攝電影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也越拍越長了,這些影片往往以類似戲劇的載體講述悲劇的愛情,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和神秘色彩,比如近五個小時的《被咒之愛》和長達七小時的《緞子鞋》。
更為奇跡的是奧裏維拉從1990年開始的第三個創作階段,年過80的奧裏維拉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22部電影,在作品維度大大擴展、處理題材更加廣泛的同時又保持了獨特的風格,這些作品經常登上法國《電影手冊》年度佳片,成為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的常客,奧裏維拉曾經多次笑稱停止拍電影的那一天就是他的往生之日,就在半年前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了他最新完成的短片《貝倫的老人》……
奧裏維拉用一生的時間證明了電影藝術的魅力,他曾這樣說:“這就是電影長壽的真正秘訣——我沒有說‘永恒’,因為世間不存在永恒。但隻要人類還在,電影就會活潑地生存下去,就像戲劇、繪畫以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