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所做的夢中,噩夢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無論兒童噩夢的原因是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麻煩問題或事件,噩夢自身的影響畢竟能導致情感上的煩亂不安。當你的孩子抱怨噩夢的時候,這裏有幾個步驟你可以采用,既可以減輕噩夢的影響,也可能消除其出現的原因:
(1)允許你的孩子自己醒過來,而不是強迫他中斷睡眠。
夢中被搖醒和噩夢本身一樣驚人,它可能會阻礙你的孩子做夢,這樣就無法達到大腦自己對噩夢“建設性”的解決。如果噩夢的強度足以使孩子呻吟或翻來覆去,那麼它一般會讓孩子蘇醒過來。
(2)不要堅持那噩夢不是真的。
對你的孩子而言,噩夢是非常真實的。正確的做法是,平靜並且理智地向你的孩子保證他是安全的,噩夢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不會造成任何真正的傷害。比較一個噩夢和一個電視節目可能會有幫助——某些東西對孩子而言是“真實”的,但是和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實”是不同的。
(3)不要為了驅逐噩夢而玩幻想遊戲。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邪惡的小人正蹲伏在床底下,不要假裝把它們驅趕走了。對於孩子們,這種技術隻能確保一時,但是並沒有用。邪惡的小人總是會來的,或者另外一個邪惡的小人會來占據它的位置。相反,那時應該讓孩子看清楚床下沒有這種怪物,既不暗示也不否認床下曾經有過這種怪物。
(4)鼓勵你的孩子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他所做的噩夢。
一步一步地向孩子詢問噩夢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詢問你的孩子在做夢過程中感覺到了什麼,但不要告訴你的孩子你的評價或者判斷。如果你的孩子可以“把它大聲說出來”,噩夢就有可能失去它威脅的力量。另外,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你的孩子的夢想是如何作用的,你的孩子缺些什麼;還有可能了解最初是什麼促使了噩夢的形成。
(5)要求你的孩子描述噩夢中令人驚駭的畫麵。
就像“說出”噩夢一樣,這個活動能使你的孩子把駭人的幻想外在化,這樣它們的威脅就減弱了。
(6)如果同樣的經曆再次發生了,要求你的孩子描述為了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你能夠做些什麼。這個要求會誘導你的孩子有意識地或下意識地詳述應對的策略。
(7)采用合適的方法使你的孩子在夜晚感覺到情感上有保障。
如果你年幼的孩子因有做噩夢的可能性而害怕入睡,結果就會出現對身體和情感都沒什麼好處的失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讓臥室的門半開著,或者亮著燈,或者讓收音機小聲地響著,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如果你的孩子從噩夢中驚醒,感到特別的心煩意亂,那一夜剩下的時間就要讓他和你一起睡。
駕馭夜驚:用濕毛巾輕拍寶寶臉蛋
與噩夢一樣,孩子的夜驚也常常令年輕的父母焦慮。這裏,我們給你們提供一些建議:
(1)不要期望你的孩子能夠聽到你所說的,或者感覺到你的存在。
孩子處於夜驚的痛苦掙紮中時,依舊處於深度睡眠的狀態,即使他的眼睛睜著,正在尖叫、說話,甚至到處遊蕩。確實,說明一個孩子正在經曆夜驚的最為有力的標誌,是他不能恰如其分地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即使看起來是清醒的。
(2)除非絕對需要,不要叫醒你的孩子。
一般來說,夜驚隻會持續幾分鍾,孩子很快就會在沒有任何負麵影響的情況下重新陷入正常的睡眠狀態中。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孩子的痛苦,最好是讓夜驚遵循自己的軌跡發展,而不是叫醒孩子。
記著,你的孩子並不知道你在那裏。如果你的孩子下床並四處遊蕩,跟著他,盡你所能阻止事故的發生。如果你的身體足夠強壯,不會遇到任何阻礙,那就抱起孩子,把他重新放到床上。
“不要叫醒”原則的一個例外是:一旦你的孩子的行動導致可能受到傷害的時候。當這一例外發生時,你毫無疑問要把你的孩子弄醒,但是要做得輕柔一些。如果可能,設法用浸過水的毛巾拍打你孩子的臉來弄醒他。
(3)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清醒後還能記著經曆過夜驚。
不要對你的孩子做無謂的擔心,根本不提這一幕是最好的,除非孩子自己提起。無論如何,對事件的回應,你的態度最好是平靜的,而不是不安的。
孩子不願睡,提前通知他
剛學步的兒童(一歲到三歲)常常哭鬧不休不肯去睡覺,對此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1)如果能肯定幼兒並不是餓了或哪裏不舒服,就任由他哭去吧。忽視哭泣的幼兒是十分困難的,但你必須意識到他隻是用哭泣來緩解緊張——這是每個人必須獨自學會的事情,它會令孩子最終更好地麵對緊張。
(2)向幼兒走去,陪他一起呆在房中,並做一些撫慰性的舉動,直到他平靜下來,然後離開房間。一段時間後,孩子對就寢的恐懼將會消失。
實際上,每個父母都一定使用過這兩種方法,然後達成一個折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