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教書先生(1 / 3)

靠著唐傑的建議,黃述德一舉扭轉了自己在鄱陽城內不好的形象,不過獲益的卻並不僅僅是黃述德一個人,還有唐傑也一樣在毛文風案當中收獲了很大的名聲。

當然,唐傑收獲名聲的方式和黃述德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黃述德能夠扭轉自己的形象,靠的是他對於毛文風案的審理,靠的是審案結束之後的善後工作。特別是拿出了兩萬多兩銀子分發給那些受害者家屬的舉動為黃述德帶來了不少的正麵評價。

相對來說,唐傑收獲名聲的原因以及方式就有很大區別了。唐傑被人稱讚主要源於他在遇上毛文風等人的打劫之後不但沒有受到一點傷害,還反而將所有劫匪一網打盡,更是在之後的破案環節巧妙設計一舉擊破了劫匪的心理防線,使得劫匪老實的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和黃述德相比,唐傑的行為無疑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也更加具有傳奇性,當然外麵那些有關他的事跡也越來越有往傳奇故事上靠攏的傾向。特別是在鄱陽城中已經開始有教書先生將唐傑的故事寫成了小說,並且慢慢的在鄱陽城中傳播開來。唐傑也是無意之間才聽到有關自己的事情,後來打聽了之後才知道有一個教書先生迫於生計將他和毛文風等人的故事編撰成了一部很有傳奇色彩的小說。

那位教書先生其實是以前的秀才,隻不過年過四十了卻還為在科舉之上闖出什麼名堂,再加上前些年科舉製度被取消了之後,朝廷也沒有給全天下廣大的讀書人安排什麼出路,那教書先生也徹底沒了奮進的方向,最終慢慢淪落為了教書的。

本來嗎以前有科舉的時候,雖然那教書先生一直沒能再進一步,可至少還有一個奮鬥的方向。而周邊的人也樂於對他寄以希望,所以時不時的便會有人接濟他一下。讀書人不事生產,那教書先生以前的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可是靠著外人的接濟也還能夠勉強度日。

但是科舉被取消了之後,一時之間教書先生的生活大變。不但他自己沒了目標從而飽受打擊,便是以前那些對他寄予希望時常接濟他的人也紛紛遠他而去。以前有人願意接濟資助他,無非就是看他還有幾分才學,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夠在科舉之路上更進一步了。

以前那些人對他的接濟其實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前期的投資。不說那教書先生考中進士,便是僅僅考中舉人了,他們的投資也可以得到回報。雖說舉人距離飛黃騰達還有很遠的距離,可是至少舉人已經擁有了做官的資格。而且舉人還具有很多的特權,比如免稅之類的。

隻要中了舉人,其名下的田產便具有了免賦稅的資格。所以幾乎每一個舉人的名下都會有很多的田產,實際上那些田產並不一定是其本人的,有很多都是其他人寄托在他名下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免田賦。同樣打著他的旗號進行經商之類的活動也可以獲得很多的便利。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隻要那教書先生中了舉人,那些曾經接濟資助過他的人便可以從中獲取很多的特權以及便利,而他們也可以獲得遠超過當初投資百倍的回報。

隻是這一切的前提是那教書先生能夠中了舉人。雖然以前他一直科考沒中,可至少大家還都有一個念想,而且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不是嗎,說不定什麼時候人家就更進一步了呢。

可是,隨著朝廷取消了科舉製度。一下子秀才變舉人的夢想便徹底斷了。沒了科舉了,還參加什麼科考?沒有科考還怎麼去中舉人?當時在朝廷取消科舉的消息傳來之後,不止是那教書先生大驚,便是其他的人也是一樣大驚失色。而那些曾經接濟資助過他的人更是反應迅速,不但迅速和他拉開了距離,更是有不少的人紛紛向其討要以前的債務。

社會就是這麼的現實。如果那教書先生成為了舉人,恐怕沒有一個人會傻到去向他討要以前的債務。恐怕他們會更加千方百計的送給他更多的錢財,目的就是為了和他搞好關係,好更加便利的利用他的舉人身份。

可是就因為朝廷取消了科舉,一時之間以前資助過他和接濟過他的人便沒有那麼多的善心了。沒有了科舉,他們以前投入的錢財就很難收回成本了,所以這個時候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隻能千方百計的向那教書先生討要債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