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於古文化街,眼睛都有些不夠用了,導遊見我買了一大堆楊柳青年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年畫隻是古文化街一部分呢,剪紙、彩塑和磚雕、風箏也一樣不錯,你幹脆包個車買一車回去吧!”原來楊柳青年畫的姊妹藝術楊柳青剪紙、彩塑和磚雕、風箏、民間花會也是民間藝術的五朵金花,早在清中葉,“任畫樣子”就流入宮廷,楊柳青剪紙名噪京津。世界聞名的天津風箏魏風箏、泥人張彩塑,深受楊柳青風箏、彩塑藝術影響。
我國年畫最為著名的產地有4處,即天津的楊柳青、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江蘇蘇州的桃花塢、四川的綿竹,其中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其它的我沒有多少印象,倒是連年有餘、五穀豐登、連生貴子、長命百歲……年畫中這些久違的名字讓楊柳青變得有顏色起來,不僅是桃紅的顏色、柳青的顏色,更是是春聯的顏色、戲服的顏色,最是中國的顏色、民間的顏色。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建起了高樓大廈,我們不貼春聯,更不用貼年畫了,沒想到這種源於民間的草根文化在古文化街發揚光大了。
獨特的文化韻味
九河下梢,眾水所歸,造就了天津獨特的地理位置。地方漕運,鹽業興盛,成就了天津繁榮商業。運河是文化的輸送帶,既有南邊的江浙文化、閩粵文化,也有北邊的首都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最終造就了天津獨特的地方文化。
快板、河北梆子、相聲、民間手工藝、抖風葫蘆……這些獨特的民間藝術、民風、民俗讓天津充滿了文化韻味,和北京相比,天津的文化結構顯得更加平民化。天津人愛自己尋找樂子,市井文化中衍生的文化種類繁多,文學創作上,一代大師孫犁創立了荷花澱學派;相聲界,馬三立老人的馬氏相聲風靡海外;曲藝表演中,令人稱奇的含燈梅花大鼓也隻有天津人還在傳承。
一說“逗你玩”,就讓人想到馬三立,一說馬三立,也自然而然讓人想到天津衛。到天津,進古文化街“名流茶館”聽段相聲才夠“哏”。
“名流茶館”位於古文化街中央區風景街二樓,“名流茶館”是馬三立題詞的,在門口,散擺著貼著紅紙的演出告示牌,一般上午、下午有兩場相聲團的演出。20-40塊錢一張票,除了有位子聽相聲,還有一個裝著茶葉的瓷杯和一暖瓶熱水。小劇場舞台隻比觀眾席高幾個台階,釅茶味、橘子皮味和煙味在空中彌漫著,嗑瓜子聲、喝茶倒水聲和聊天聲不絕於耳。如果聽高興了,就花二三十元買個花籃送上去,請“角兒”再來上一段兒。
獨特的津門小吃
在天津古文化街,玩是必須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天津小吃,除了十八街的麻花,還有崩豆張的崩豆,耳朵眼的炸糕……它們堪稱津門三絕。 路邊有一個小攤檔,賣的是“茶湯”,老板為了招攬生意,就地表演了“茶湯”的衝、配及一雙手拿四碗的技術,更不時邊衝茶邊喊遊人快快拍照。看那個有一把龍嘴的大茶壺,確又是相當吸引人。 在文化街內,除了各式店鋪外,還有不少小攤子,賣的是糖葫蘆、烤紅薯、“糖堆”、甜品、糕餅等等。
到過許多城市,也曾被北京王府井的貴氣、上海淮海路的小資所吸引,但是總找不到一種平易近人。在這條687米的街上,聽天津人說古道今,看泥人張的作品,咬著十八街的大麻花,舌尖上的天津的民俗文化,成了最搶眼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