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其實並不可怕,它隻是孩子邁向成熟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孩子在長大,他們用叛逆彰顯與眾不同;他們用叛逆博得關注和重視;他們用叛逆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我的眼中,我的世界;他們用叛逆告訴成人,告訴社會——我長大了!我是一個獨立的人!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因為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孩子”,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通常表現在: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那麼,作為家長,應怎樣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家長就要用信賴的語氣說:“寶貝,隻要你努力學,認真學,一定會大的很好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孩子明白,隻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切忌用挖苦的語氣對孩子說話,這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2.加強孩子的自身修養
孩子叛逆,多半是因為他們的是非觀念不強,自身修養不夠。對此,家長應培養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從書中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同時,家長可以在孩子讀完書後,引導孩子把看的故事講下來,讓他自己分析,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不對的,引導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3.學會從孩子的興趣著手
孩子在做他感興趣的事而影響功課時,家長通常會即刻製止。其實,最好能試著了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隻有家長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和孩子相處得更融洽。孩子和父母相處融洽,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4.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隻有父母講,孩子聽;孩子上了中學後,父母就應嚐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隨時轉變方式,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不能專製固執,隻按自己的一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去理會孩子的感受。
5.保持冷靜
孩子叛逆,父母一定會不滿。通常父母會為自己的尊嚴和權力著想,用聲音來壓倒孩子。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後才進行溝通。孩子叛逆,言語和行為會有如暴風雨,不懂得控製自己。但家長是成熟的,應該要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第8節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父母箴言
早戀是孩子成長路上一個美麗的誘惑,青春期少男少女間的互相傾慕,幾乎是每個人成長中的故事。青春期的愛情猶如一個青蘋果,看似醇香,實則青澀。家長的責任是教會孩子抗拒這份美麗的誘惑,不去摘那個青澀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