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公務員軍訓難治“慵懶散”(1 / 1)

深圳公務員軍訓難治“慵懶散”

網民議事

據媒體報道,最近深圳羅湖區組織約1100名公職人員進行封閉式軍訓,軍訓內容包括:站軍姿、踢正步、打實彈、聽大課、徒步行軍等。軍訓對象來自羅湖區52個單位,凡是男50歲以下、女45歲以下的公職人員,都不能缺席,大家同吃同住同訓練,不論職位高低,不許搞特殊。

1100名公職人員軍訓分5期舉行,每個單位每次派20%的人員參加。羅湖區區委常委、武裝部長田東波說,“這種體驗式的軍訓,既是軍民融合式深度發展的積極探索,也是推動公職人員作風轉變的大膽嚐試。”

羅湖區公務員集體軍訓,經媒體曝光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支持,也有人批評。評論員徐義闖說,深圳羅湖如此大動幹戈舉辦公務員集中軍訓,至少有三方麵值得肯定:一是能直麵公務員隊伍存在的“慵懶散”現狀,針對公務員隊伍中存在的不正作風、不良風貌進行一次有益探索;二是組織公務員集體軍訓是對懲治貪腐、整“四風”活動的一種延伸、鞏固措施;其三,身教大於言教、行動勝於教條,不分級別、不論年齡同吃同訓的意義不凡。

然而,更多網友對此不看好,有人認為千人參加軍訓,管吃管住,還有服裝費、場地費以及其他準備費用,龐大的經費從何而來?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軍訓支出至少得花數百萬元,在政府例行節儉的今天,顯得尤為醒目。

也有人認為,脫產軍訓會影響到工作。一次抽調20%的人員,空缺的職位誰去代替?盡管羅湖區方麵說,參加軍訓的人要求事先把工作做完,無法事先做完的,委托同事幫忙。但是,一些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委托他人不僅效率不高,也容易出現差錯。

網友“路一腳”說,既然深圳市抽出20%的公務員軍訓,還不影響工作,說明現在政府機構較為臃腫。在他看來,裁員比軍訓更為有效,一旦要求淘汰思想上懶散的公職人員,給他們以壓力,懶政思想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而一位上海網友說,其實不用軍訓,績效考核改為民眾評分,采取企業一樣的末位淘汰製度,估計效果奇佳。

網友“益思客小楊”說:就現在公務員隊伍中那些懶散、庸碌還倍兒傲慢的服務態度,想要治理好的話,應該讓這些人去飯店上崗幾個月,先學會如何提升服務,端盤子、倒水、迎接客人,並進行考核,不合格的繼續“留任飯店”,再考核不過關的,予以開除。而重回公務員崗位的,則對他們加強監督。

在一些人看來,羅湖區公職人員軍訓可能淪為形式主義。如果沒有詳盡的評估報告,公務員軍訓不過走走過場而已,很難發生實質性的化學反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還會繼續。因此,更多人支持入職前參加軍訓,入職後參加軍訓已經沒有必要。

有專家指出,軍訓對治理公務員的“懶散習性”具有積極意義,但要想使他們在作風上有根本的改觀,還須從製度設計上入手,引入監督機製,將他們放在陽光下。深圳羅湖區讓全體公務人員參加軍訓,難以從根本上轉變公職人員的作風。隻有製度上約束,才能做到標本兼治。

軍訓可以提升“精神氣”,尤其是對缺乏鍛煉的公務員來說,軍訓還是有一定好處,通過鍛煉讓他們懂得運動的重要性,但若與思想作風上靠,@段郎說事(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興焱 微博自媒體聯盟成員):治理公職人員庸、懶、散,靠的是政務公開及完善的公眾監督係統,而不是軍訓。

@何金德GDTV(廣州電視台總導演、亞運開閉幕式執行導演):出發點是好的,終於有意識去改變,這是進步!但是,錢從哪裏出,不是問題根源,治理“慵懶散”這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頑疾,需要從內部去考慮,因為這是製度的短處,需要從內部來“動手術”。譬如,引入群眾考評製度,末位淘汰製度,最後打破終身製,這是我想到的一點改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