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蜂窩:旅遊攻略背後的商業攻略
運營
作者:謝丹丹
假期出遊,搞定機票、酒店、簽證、保險和安全等事情總是頗費周折,然而旅遊網絡社區的夥伴效應(Peer Effect),讓這一切變得簡單起來。
所謂夥伴效應,即通過網絡社區從數百萬旅遊達人的經驗和分享中,重新整合出一個旅遊攻略。“比如香港的旅遊攻略,看到的是數百萬達人的旅遊精選。對於用戶來說,一是大大節省了時間;二是大大提升了信息的質量。”螞蜂窩聯合創始人兼CEO陳罡說。
全國最大旅遊社區螞蜂窩積聚了600萬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彙集了無數真實的照片、點評、遊記。螞蜂窩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旅遊攻略,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自2008年起截止到今年4月,旅遊攻略的總下載量已超過1億次,受益的旅遊愛好者達到了2500萬!
螞蜂窩先後獲得今日資本、啟明創投共2000萬美元融資。然而,互聯網上從來就不缺攻略,為什麼唯獨螞蜂窩的攻略如此搶手?究其原因,在於其對旅遊愛好者個性化需求的把握、濃厚的社區基因和獨特的攻略引擎技術。
旅遊攻略如何煉成?
螞蜂窩的攻略秘籍在於,不斷激發和保持用戶的分享精神,在其著力打造的用戶社區裏,包含了大量來自旅遊愛好者的真實感受和推薦。由此,大量特色去處被挖掘出來,同時,這些信息還保持不斷更新和修正的狀態。
隻要打開從螞蜂窩下載的任意一篇攻略裏,都會看到“本期攻略感謝以下用戶”的字樣,他們均是真實的旅遊愛好者。用戶自己推薦的特色小吃、或是住過的最棒的民居,都有可能被采納進攻略裏,被無數旅遊愛好者所津津樂道。正是這種分享的樂趣和極大的成就感,不斷刺激越來越多的用戶發布高質量的遊記和攻略。
在鼓勵更多人發表原創內容的同時,螞蜂窩利用其獨特的“算法”,對海量信息進行萃取和挖掘,彙集成一篇篇真實、實用的旅遊攻略。
具體而言,螞蜂窩內部有一套攻略引擎算法,通過語義分析和數據挖掘,識別出真實可靠、有價值的信息。然後工作人員再將這些照片、貼士和點評進行整理歸類,得到一篇包含食、住、行、遊、購的一站式旅遊攻略。當平台上的信息發生變化,到達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就會觸發攻略信息的改變,使得旅遊攻略能夠得到及時的更新。一些熱門旅遊地也會保持更加頻繁的更新。螞蜂窩在一些地區還設立了“分舵”,這是一批熟悉環境的當地旅遊愛好者,一些內容也由他們更新和維護。
旅遊攻略不斷更新、完善、然後刺激更多的用戶發布攻略和遊記,螞蜂窩由此形成了一個高質量內容產生的正向循環機製。
打磨個性化服務
陳罡剛從吉隆坡回來,品嚐了攻略上推薦的馬來西亞著名的肉骨茶。這家餐廳晚上11點,仍然燈火通明,來這兒消費的人也基本上都為當地人。這不僅讓陳罡品嚐了地道的美食,更讓他深入地體驗到了當地人的風土人情,而這裏是旅遊團不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