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藍領:硬技能和軟實力一個都不能少
業界關注
作者:王素潔 劉言
2014年6月25日下午3點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戶式中央空調安裝與調試賽項首場比賽結束。五六個小時的“硬仗”下來,總裁判邵長波最大的感觸是,看到了選手們明顯的“共性”缺陷:“大家普遍在全方位優化設計方麵有所欠缺,綜合素養不足。”
他舉了個小例子來解釋自己的這一判斷,比如製冷管道的設計和安裝,缺少專業支撐,隻是匆忙連接,而沒有進行美觀、水力平衡、用料、走向等整體考量。“要知道,戶式中央空調是三分產品,七分安裝,如果隻求速度,就會在安裝工程中留下很多工程隱患。”邵長波一再強調,要做出精品,還是得雙管齊下,不僅會動手,而且會動腦。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來自空調安裝調試一線技術的“共性”缺陷,也折射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鍛造“精品”藍領,硬技能和軟實力一個都不能少。
產業轉型升級下的人才缺口
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個與市場需求對接最緊密的賽場上,幾乎每一個項目都能找到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已有4年“參賽經驗”的老賽項——電子產品芯片級檢測維修賽項,今年新增了“存儲設備數據恢複和檢測維修報告撰寫”兩項內容。該賽項總裁判梁長垠介紹說,尤其是數據恢複,既是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和相對高端的技術,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你的U盤、筆記本、平板電腦裏的重要內容因誤操作而丟失,這時就需要進行數據恢複,而能夠提供這類技術服務的人才在市場上絕對是搶手的。”
作為今年新“入選”的戶式中央空調安裝與調試賽項,國內市場“風向標”的意味似乎更加濃厚。在邵長波這個製冷專業的“老兵”看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築的發展,戶式中央空調將成為未來住宅空調的主流產品,它與家用空調器相比,更加舒適、美觀、節能;與大型中央空調係統相比,又具備了初投資小、運行費用低等特點。
“現在美國戶式中央空調要占到90%左右,日本占60%~70%,而我國還不足10%。”為該賽項提供設備的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繼權拿出了這一組差距極大的數字,但他認為差距的背後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可以想見未來國內這個領域需要多少技能人才。”
不論是“老項”,還是“新貴”,今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賽項設置上最濃重的一筆就是強調與產業結構升級和高新技術發展同步,“特別是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技術變化來調整和設置比賽項目。”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介紹說,這也是與市場和產業發展相適應的。
不過,與巨大市場前景和潛力相對的是,我國這些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在數量上存在一定缺口,而且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相對滯後,其職業技能和素養也有待進一步“轉型升級”。
“就拿戶式中央空調的安裝與調試來說,設備已經是國際先進的了,但因為安裝過程中對管路的優化設計考量不足,出來的還是‘次品’。”邵長波說。
硬技能鍛造的“漏洞”
談起今年技能大賽首次設置的中職組“電機裝配與運行檢測”賽項,來自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總裁判陳大路讚不絕口,“這些新實訓設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電機課教學和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
他所知道的國內中職學生在這門課程上,目前麵臨的普遍難題是:電機課上學生都是學電機機構、原理等知識,這對中職學生而言,枯燥難懂,“根本學不進去”,老師也越教越沒動力,久而久之不少學校就將這門課取消了。而對整個產業來說,企業經過升級換代後,用的都是特殊化電機,由計算機控製的自動化一體的設備,“在操作過程中幾乎用不到電機機構和原理的知識,反而更講究對電機的實際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到企業後就適應不了。”
陳大路認為,職業教育應該是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最有效的知識,並且與企業和市場對接,而現在一些課程的設置顯然沒能做到這一點,“學生的硬技能也肯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