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媛一開唱就放開了,全然沒有剛才的拘束。唱了兩句的時候,主考的老師說你站過來,站近點給我們唱。老師們都安靜下來,站在原地不說話了,都在那兒聽。
“我連什麼調都不懂,就是唱出最本色的聲音。”彭麗媛說當時最流行的就是這首歌,“戲匣子”裏每天播放的都是這個曲子,彭麗媛說的“戲匣子”就是當時各單位的喇叭,還有就是收音機。
後來彭麗媛聽老師們說:“考到最後這個學生還不錯。”
彭麗媛一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讓考場的老師們十分驚喜。彭麗媛在考場上的表現,作為音樂啟蒙老師的高老師胸中有數,他知道彭麗媛一定能考上。
高老師自己就是20世紀60年代從山東藝術專科學校畢業的學生,受到學校係統的音樂教育,吹拉彈唱樣樣都會。畢業後,就回到家鄉山東鄆城一中做了一名專職音樂老師。高老師是從來不挑學生,也不在乎學生的家庭情況,隻要他們人品好、愛學,他就願意教。除了教學生唱歌,對學生如何做人也總是從細微之處引導,教育學生無論學習、做事都要踏踏實實。
彭麗媛的父親彭龍坤是鄆城縣文化館的館長,母親是縣豫劇團的演員,彭麗媛從小就隨母親坐在牛車上,走村串巷去演出。聰慧的彭麗媛天資好,得到母親遺傳的一副好嗓音,耳濡目染,3歲能唱大段歌曲,5歲就能登台演唱大段“山東梆子”。彭龍坤高中畢業,在當地算得上是一個文化人。年輕時的彭龍坤學習非常好,軍校看上了彭龍坤,可是彭麗媛的爺爺愛子心切,就怕兒子離開自己,說什麼也不讓彭麗媛的爸爸上軍校。彭龍坤對女兒彭麗媛講,隻要你能考得上,我砸鍋賣鐵也供你。看女兒愛唱歌,他找到高老師,懇求道:“讓我們家麗麗跟你學唱歌吧!”高老師當即說:“行啊,讓她初一開學時就來。”
初中一入學,彭麗媛就參加了學校的文藝宣傳隊。高老師從識譜開始教彭麗媛樂理知識和發聲基本功。在宣傳隊,隊員們要表演節目,還要彎腰、劈叉練功,彭麗媛是最用功的學生,不分白天晚上地練,高老師說她看著有時候都讓人心疼。“教了一輩子學,就沒見過幾個像彭麗媛這樣有誌氣又刻苦用功的孩子。”
變作鋼琴曲走向世界
1976年9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聯合決定,從9月10日至18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所有單位下半旗致哀。在北京舉行追悼大會時,全國除不能中斷工作的,全部就地肅立默哀3分鍾。
毛主席逝世的當天,聯合國就降半旗致哀,速度之快,在聯合國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從當年9月9日至18日,123個國家的政府和首腦向中國政府發來169件唁電,105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他們的代表向中國政府表達了對毛主席逝世的哀悼之情。
自此,每年的9月9日毛主席祭日,全國人民都會以不同的形式緬懷他老人家的豐功偉績,《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這首歌就會回響在人民群眾的心裏,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像一幕幕畫麵印在億萬人民群眾的腦海裏。
被譽為“浪漫鋼琴王子”的法國鋼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萊德曼,是致力於將鋼琴曲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當代著名鋼琴家。理查德把很多中國歌曲改編成鋼琴曲,是目前世界上改編並演奏中國音樂作品最多的外國藝術家。20世紀80年代,他把《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改編成鋼琴曲,從此這首樂曲走向了世界。
30年過去了,當年藝考的小歌手現在已是蜚聲樂壇的民族聲樂大家了。這首在地震的搖晃中誕生的經典曲目,曆經歲月洗禮經久不衰。它表達了人民對毛主席的懷念,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懷念。○
責任編輯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