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威震敵膽的紅軍女司令
人物春秋
作者:李新市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江西萬安人,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領導人、朱德元帥的夫人。在土地戰爭時期,她憑著對革命的忠誠,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精彩人生。
艱苦鑄就堅強的精神
距江西省萬安縣城十裏外有個村莊,叫羅塘灣,這裏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個魚米之鄉。康定輝是這個村的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他的妻子叫黃年姑,是位樸實的農家婦女。康家世代為農,家境貧寒,祖祖輩輩靠租耕地主的土地生活。村子裏的窮兄弟們看到康定輝老實又勤快,生活卻這般困苦,便湊錢給他租了一條漁船,讓他打漁養家。
1911年9月7日夜晚,黃年姑生下個女娃,康定輝期盼著下一代能擺脫貧困,給這女娃取名“桂秀”。康桂秀剛出生20天,康定輝就因繳不起魚稅而被抓去坐班房了。與康定輝同在牢房裏的還有一個名叫肖慶仲的人,是羅塘老港村人。在獄中,肖慶仲對康定輝說:“可不可以先將你的女兒送去給別人做童養媳,給她尋條生路,這樣可暫解你家的燃眉之急?”康定輝說舍不得。
黃年姑身背著這女嬰,走門竄戶,向周圍的窮苦親友東挪西借,籌了一些錢,方才把康定輝從獄中贖了回來,隨後又把漁船贖了回來。肖慶仲也出獄了,他來到康家,說:“定輝老弟,不是我心腸不善,上次在號子裏談到你家女娃的事,我在大屋場村有個老姑父,名叫羅奇圭,雖說他家境也不富裕,但一日三餐還是有的,老兩口人很厚道,非常疼愛孩子。”康定輝讓黃年姑拿主意,妻子說:“不給人家吧,孩子留在咱這窮家吃不上飯,這條幼小的生命還真不知道能否拉扯大,給了家境好一點的,或許有條好點的生路。”夫妻倆商量了整整一夜,到了拂曉,隻聽黃年姑咬了咬牙說:“送去吧。”說罷,黃年姑臉色頓時變得灰白。
次日一早,大屋場羅家來抱這女娃了。黃年姑硬著心腸,眼裏卻噙著淚水,緊緊地將小桂秀摟在懷裏:“來吧!小桂秀,吃娘最後一口奶吧!不是娘狠心,兒呀,實在是這世道逼得咱們沒辦法。”說著,淚水一滴一滴地淌在小桂秀幼嫩的臉龐上。小桂秀好像也知曉就要離開親娘了,更加緊緊地依偎在生母懷裏。
過了一會兒,羅家來抱孩子的人有些不耐煩了,一邊勸說一邊去抱孩子,硬是從黃年姑懷裏奪過孩子。孩子經不住這一分離,“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這哭聲撕扯著父母的心,也打動了在場的人,大家不禁黯然淚下。黃年姑更是悲情難耐:“兒呀!心肝呀!”她捶胸頓足,淚如泉湧。從此,康定輝終日沉默少言,黃年姑則久病不愈。
康桂秀到了羅家後,養父母精心撫養,雖然羅家家境也不富裕,但總比在康家好些。舊中國窮人難娶媳婦,羅奇圭本想把康桂秀當成他們家兒子的童養媳,但不幸的是,沒過多久,羅家的兒子竟患病夭折了,康桂秀就成了羅家的養女,與羅家父母相依為命。康桂秀自小熱愛勞動,練就了健康的體魄。隨著年齡的增大,她經曆了舊中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也受到了風起雲湧的農村大革命的深刻影響,養成了倔強的性格,凡事敢作敢為,敢打抱不平。
智擒白軍的女英雄
1925年,康桂秀剛14歲,就在家鄉參加了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擔任鄉婦女協會常任秘書。8月的一天,康桂秀領了幾個小姐妹風風火火地跑來,擠到報名台前大聲對當地農軍大隊長羅存定說:“大隊長,給我們幾個姐妹也寫上名字,我們要當農軍。”羅存定笑了,站起身說:“你們看,咱們這裏站的都是男的,規定也不收女的,你們是女孩子,回去吧,等成立女子連時你們再來參加。”康桂秀一聽不收女兵,質問道:“女孩子就不能當兵嗎?古代的穆桂英、花木蘭,她們不都是女的嗎?人家還都領兵掛帥哩。北伐軍裏也有女兵,女兵一樣能行軍打仗,你這個農軍為啥不招收女兵,真是封建老頑固!”一連串質問,弄得羅存定無言以對,眼見康桂秀這樣倔強,羅存定當即與農軍其他領導商量,決定破格吸收她們參加農軍,並當場在農軍登記簿上補上康桂秀等幾個姐妹的名字。
自從工農運動開展以來,萬安黨組織和農軍雖然建立了幾個兵工廠,也製造了一批梭鏢、大刀、鳥槍、來福槍、土手槍,但光憑這些要攻取縣城還遠遠不夠。萬安縣委立即發出號召,除了加緊製造土槍土炮外,還要設法從白軍逃兵和還鄉團手裏奪取武器。縣委發出通知後,雷厲風行的康桂秀召開婦女積極分子會議,她將縣委的決議告訴大家,她問姐妹們:“敢不敢從白狗子逃兵手中虎口奪槍?”姐妹們毫不遲疑地回答:“怎麼不敢呢?不敢咱還參加農軍幹什麼?”可是,在場的幾個男青年譏諷她們:“你們這些婦女還敢奪槍?”姐妹們毫不示弱:“你們千萬別門縫裏看人,等我們奪幾支槍來給你們看看!”
一天上午,羅塘灣南壩洲上,康桂秀帶著3個女夥伴手挎提籃,赤著腳挖豬草。不多久,她們的籃子裝滿了,正準備回家時,發現遠處蘆葦叢中橫七豎八地躺著6個白軍,且每人身邊都擺放著1支槍。原來,這是國民黨第十四軍賴世璜部幾個散兵遊勇。康桂秀對姐妹們說:“一定要將這幾支槍弄到手!”然而,白軍有6人,姐妹們卻隻有4人,康桂秀對小姐妹們說:“硬拚是不行的,得想法子,以智取勝。”
康桂秀與幾個姐妹悄悄地商量好了對策,並馬上分頭行動。她讓一個姑娘趕回羅塘至善小學,向在那裏的農軍領導報告,另外3人則有意吵醒白軍散兵,與他們拉家常,還說要請他們到家裏吃飯。不多時,這6個國民黨散兵被3個姐妹引誘到接近羅塘至善小學的農軍駐處。這幾個散兵一跨進農軍駐處的大門,早已得到情報的十幾名農軍一擁而上,生擒了這6個國民黨散兵,並將他們的6支槍繳獲。
在萬安縣城周圍的幾個鄉村,康桂秀與姐妹們與農軍僅以此法,就先後繳獲了白軍長槍40餘支、子彈80餘發。後來,在全縣一次黨組織負責人會議上,中共萬安縣委宣傳部部長陳正人特意提到此事,誇獎她們:“這是一個創造,叫路邊插花,巧奪敵槍。”中共中央主辦的《布爾什維克》月刊,還就此發表了一篇通訊報導:“萬安農民最勇猛……農村婦女亦極為勇敢,每遇見單身白軍士兵,必停止耕作前去繳槍。”康桂秀及姐妹們密切配合農軍作戰,加強了農軍的武裝,提高了農軍的必勝信心,有效地支援了攻打萬安城的戰鬥。
做革命暴動的女幹部
自古父母疼兒女。康桂秀的養母見她整日裏東奔西跑,總覺得這樣容易惹事,時常為她提心吊膽。於是養母開始給她物色婆家。養母心想,她結了婚就不會在外麵闖世界、冒風險了。一天晚上,養母將康桂秀叫到自己屋裏,關切地說:“桂秀,你也不小了,總不能在爹娘身邊過一輩子,革命造反的事最好不要去想,這樣今天紅,明天白,做爹娘的實在不放心呀!”康桂秀聽後十分不悅了,又念及父母一片愛心,不便遷怒。康桂秀心想,養母目不識丁,自然目光短淺,遲疑了片刻,便委婉地說:“娘,我的婚事爹娘不用操心,我自己會做主的。革命的道路我是走定了,誰也阻攔不住。”
一天上午,康桂秀在外開展革命活動回來,看到屋裏上廳坐著一個老婆子和一位小夥子,桌上還擺著貼了紅紙的酒、肉、糕餅等禮品,便明白了七八分,但她還是佯裝不解地問:“這是怎麼回事?”養母笑著回答:“桂秀啊,今天是個好日子,給你訂親,這是件大喜事,你應該高興才是。”那個坐在上廳的媒婆也湊過來說:“賀喜!賀喜!”看到她們這樣事先不告訴自己便一唱一和,康桂秀很是氣憤,她指著媒婆說:“你說什麼賀喜,你現在就給我滾出去。我的事不要別人管,我自己做主。”康桂秀一邊說,一邊叫媒婆將酒、肉、糕點等禮品趕緊拿回去。養母這時則氣得渾身發抖:“桂秀呀,你哪兒來這麼大的膽子,爹娘的話也不聽了。”媒婆也趁機幫腔說:“你家收了人家的彩禮,如不去,到時捆也要把你捆上轎。”康桂秀聽了,更是火冒三丈,大聲地斥責媒婆說:“你敢捆我?看誰敢上前?我今天就是要帶頭反對封建迷信包辦婚事。看哪個敢動我?”說完,她憤怒地大步朝門外奔去。媒婆和那個小夥子見勢不妙,便尋找機會溜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哪個媒婆敢登羅家門給她提親了。
1927年8月下旬,中共萬安縣委派人去南昌,從中共江西省委處獲悉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關於秋收暴動的計劃。萬安縣委隨即在羅塘召開會議傳達貫徹,研究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隨後,中共江西省委在萬安建立贛西特別委員會,領導萬安等地的農民起義。10月中旬,中共萬安縣委在羅塘召開全縣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成立以曾天宇為書記的萬安行動委員會,負責指揮全縣武裝暴動,並由曾天宇、張世熙、肖素民3人組成參謀部,負責策劃攻城工作。11月10日,在中共贛西特委領導下,贛西工農革命軍第五縱隊在萬安縣成立,楊德明為隊長,陳正人為黨代表。萬安暴動前夕,康桂秀和其他同誌積極地熬硝、製造土槍,進行起義準備。在萬安暴動期間,康桂秀組織家鄉的婦女一起反對國民黨在農村的黑暗統治,反對地主剝削,在萬安城周圍的鄉裏放哨,與挨戶團作鬥爭,把群眾反映罪大惡極的地主婆捉來遊街,還發動群眾把廟裏的菩薩給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