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部位的疼痛怎樣防治呢?
①疼痛部位洗溫水浴。
②疼痛劇烈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作用溫和的止痛藥。
③避免對不適處造成壓力的姿勢,睡眠宜采取側臥位。
④不要長久坐或站立。坐位時應墊個軟枕頭,以緩解不適處的緊張感。
⑤做促使會陰部組織恢複的運動。方法是收緊會陰部及肛門附近的肌肉,以8~10秒鍾為宜,然後再逐漸放鬆肌肉。每天至少做二十五次。這一運動在什麼時間都可以做,以加快血液循環,盡快康複損傷的組織。
7.子宮脫垂的防治措施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下,甚至脫於陰道外。子宮脫垂的主要症狀是:陰道有塊狀物脫出,常有腰痛腹墜,站立時加劇,感染後有膿性、血性分泌物滲出。多因為體質虛弱或產後過早參加勞動,氣虛下陷難以收縮所致。
如何預防子宮脫垂的發生呢?①在產褥初期做簡單的康複體操,產後加強鍛煉,並且逐漸增加運動量,以幫助盆底組織盡早恢複。
②在產褥期不要總是仰臥,應當經常變換體位,如側臥或者俯臥,並且避免蹲著幹活。
③產後尤應防止因便秘或咳嗽而引發子宮垂脫。
子宮垂脫的食療方法:
①將一條去內髒的黃鱔,洗淨切細,加精鹽與洗淨的小米50~100克同煮為粥。日食一劑,具有益氣補虛的作用。
②將三十克何首烏用紗布包裹,與小米五十克煮粥,粥熟前撈出藥包,打入兩個雞蛋,並加少許白糖,調勻煮熟即可。日服兩次,能益氣養血。
③將三十克當參、十克升麻同煎,去渣取汁,加小米150克煮為粥。每日兩次,空腹服用,能益氣升提。
④將三十克鮮茭白洗淨,用清水煎食。日食兩次,每次一劑,具有清熱化濕、通乳利尿作用。
8.產後子宮變位的防治措施
子宮變位是指子宮向下移位或向骨盆左、右、後側移位。發病原因是產後下床活動少,長時間仰臥、久坐或習慣向一側臥位,使子宮在產後恢複期間在重力作用下倒向一側,並隨子宮複舊而恒定在盆腔的異常位置。子宮變位的症狀為腰酸背痛,腰髂部更明顯;下腹部、陰道、外陰部有墜脹感,久站、走路、勞累後更甚。嚴重的子宮變位者還會出現尿頻、尿急、張力性尿失禁等。
預防子宮變位,首先產婦要在月子裏休息好。休息時要注意臥位姿勢,宜經常變換臥位,防止平臥使子宮後傾。其次是堅持做子宮複原運動。產褥期無特殊情況者可早下床活動,但不宜做過多或過重的體力勞動,也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產後惡露不止時應及時治療,促進子宮複舊。
9.產褥期發熱的原因
應該極度重視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出現的發熱,因為產後體質虛弱,還要喂哺嬰兒,倘若再有發熱,就會極大的傷害產婦的身體。引起產婦發熱的原因很複雜。
倘若是在產後24小時~10天之內出現發熱,首先要考慮產褥期感染,產褥期感染應該到醫院去診治,不可拖延。
倘若發熱是在產後3~28天之間,伴有乳房紅腫痛熱、有硬結,就應考慮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除了請西醫診治外,也可采用中藥敷貼乳房腫痛部位的治療方法。
倘若產婦發熱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狀,要考慮可能是產褥期感冒。因為產後體質虛弱,對產後坐月子期間發生的感冒也不可大意,倘若拖延,極有可能會引起肺炎,因此也要及時治療。
倘若產婦發熱伴有小便頻繁,小便疼痛、腰痛等症狀,要考慮是產褥期尿路感染,應及時診治。
在炎熱的夏天,在不開窗通風、沒有電扇和空調的房間內,產婦若出現發熱、無汗、頭痛、頭昏、嘔吐等症狀,要考慮可能是產褥期中暑,這種中暑有可能會危及產婦的生命,要馬上進行搶救,開窗通風,並將產婦盡快送往醫院救治。
10.產後痔瘡的防治
產後易患痔瘡的原因,一是婦女產後因為子宮收縮,直腸突然消失了來自胎兒的壓迫,使腸腔舒張擴大,糞便在直腸滯留的時間較長,容易形成便秘;二是在分娩過程中撕裂會陰,造成肛門水腫。因此,婦女產後注意肛門的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防止發生痔瘡的關鍵所在。具體措施如下:
(1)勤飲水,早活動
因為產後失血,腸道津液缺少水分,以致引起便秘,而勤飲水、早活動可使腸道水分增加,腸道蠕動加快,預防便秘。
(2)少食辛辣、精細食物,多食粗纖維食物
一些婦女擔心產後受寒,無論吃什麼都加胡椒,這樣很容易引發痔瘡;同樣,食雞蛋等精細食物過多,可造成大便幹結而量少,使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中,不但易引起痔瘡,而且也會損害人體的健康。因此,產婦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纖維素較多的食品,這樣消化後的殘留較多,形成的糞軟,容易排出大便。
(3)勤換內褲,勤洗浴
這樣即能保持肛門清潔,避免惡露刺激,還能加快該部位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預防外痔。
(4)早排便,早用開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