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調整目標,修正目標,不斷實踐。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們會發現原定目標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它們或過高或過低或過時,故應果斷調整,及時修訂,不斷完善。應該看到,隨著時空的改變和人為的努力,某些條件發生變化也是常有的,這就使得目標的調整和修訂成了十分必要和理所當然的事情。目標的調整、修訂和實踐,實際上是目標一步步獲得實現的過程。
三,要充滿信心,矢誌不渝,不懈追求。目標的確立和實現並非一個自然過程,它要通過主觀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實現理想目標的過程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隻有在那崎嶇小路攀登的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3.逐步樹立新的形象
大學生應在新環境中盡快找到自身位置,確立新的形象。應客觀估價自我,正確認識和把握自我,在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大學生。
(1)樹立德才兼備的形象
厚德博學是傳統教育思想的精神所在。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應注重德、智、體、美的統一,提高綜合素質,樹立德才兼備的形象。在綜合素質中,主要的素質有四個方麵:一是思想道德素質,它是各種素質的靈魂核心;二是人文素質,它是各種素質的文化基礎;三是業務素質,它是服務社會的工具本領;四是身心素質,它是各種素質的自我載體。大學生作為青年中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社會群體,作為社會的知識階層,應該擁有星辰般永恒的高尚道德,大海般深廣的學識才華,還要擁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便將來承擔起民族複興的曆史重任,做國家和社會的棟梁。
(2)樹立實踐創新的形象
實踐創新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學教育是學生將高度抽象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於具體實踐,以發展自己應用學識技能與改造世界能力的過程。大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而這一目的隻有實現了從理性認識向感性實踐的回歸才能達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國家和社會迫切需要大學生具有實踐能力,進入社會後成為一支創新力量,這就決定了把科研引入大學教學不僅可能而且必須。教師的最新研究成果,國內外專業科學的最新研究動向,各種學術爭論和有待深入探索的理論,這些都能激發起同學們高昂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創新衝動。我國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特別要求大學生具有實踐創新的新形象。
(3)樹立知行統一的形象
知行脫節是教育的一大弊端,也是人格異化的表現。行是知的開始,知是行的要求。知而不行,知就會喪失意義;行而不知,行就會變得盲目。所謂知,就是學習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包括生產鬥爭、科學實驗的知識,亦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等知識。所謂行,就是人們的實踐活動,特別是在一定思想理論指導下的各類實踐活動。知行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觀點。大學生應在知行結合統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批判能力以及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等。荀子曾經說過:“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現代社會真切呼喚大學生具有知行統一的新形象。
二、當代大學生的曆史使命與成才目標
1.當代大學生的曆史使命馬克思曾說過:“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裏,確定的、現實的人的“規定”、“使命”和“任務”就指的是人生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責任,而人生的社會責任是人生責任的核心和靈魂。在社會中,個人必須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一個缺乏責任感或責任感不強的人,是在思想政治品質上有缺陷的人。這種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做人的責任,也就不可能在責任麵前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必然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人。
社會的責任感就是一個人對祖國、對民族、對人類的繁榮和進步所承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由於人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地位不同,從屬的階級不同,人生的社會責任就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幾百年來幾代炎黃兒女的夢想。中華民族曾有過輝煌燦爛的過去,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一直以勤勞、勇敢、聰明、善良著稱於世,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過突出的貢獻,隻是到近代才逐漸落後,備受淩辱。孫中山先生第一次發出“振興中華”的呐喊,揭開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追求民族複興的序幕。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領導全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偉大構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進一步描繪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