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也較為普遍。然而,很多媽媽認為,粗心大意隻是小毛病,等孩子慢慢長大後,自然就會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粗心大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直接影響他當前的學習和生活,還關係著他將來的升學和人生發展。所以,做媽媽的一定要重視並認真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
一般來說,大大咧咧的孩子都比較活潑、開朗,性格比較豪爽,也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在人際交往方麵,這樣的孩子大都比較受歡迎。
然而,反映在學習或做事上,大大咧咧的孩子就會隨隨便便、滿不在乎,不太留意細節,明明會做的題目或事情,他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做錯、搞砸。
怡慈9歲了,平時總是大大咧咧的,自認為所學的知識都會了,就不把它們放在眼裏。
有一次考試,怡慈一看題目非常簡單,就越看越高興,心想:這些題目太簡單了,我都會,小case。想到這裏,她得意地搖頭晃腦起來,因為簡單,卷子很快就做完了,離交卷還有15分鍾的時候,她想:這麼簡單的卷子,我就不用檢查了,肯定可以得100分。
兩天之後,當怡慈拿到試卷時,頓時呆住了——竟然隻考了83分。她趕緊去看出錯的題目,發現都是粗心惹的禍:明明題目上寫的是“87×4”,她卻看成了“78×4”;小數點點錯了;應用題的答案忘了寫單位……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發生類似的問題,出錯的地方很少是難以攻克的困難點,而多是一些很簡單、考查基本知識的題目。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或做事持有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覺得它們都是“小兒科”、“小菜一碟”。
那麼,對於大大咧咧的孩子所表現出的粗心大意,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端正孩子學習或做事的態度
如果孩子在學習或做事上抱著隨隨便便、漫不經心的態度,那麼,在這種心理狀態的影響下,他就會產生“輕敵”的錯誤心理,結果必定會導致學習或做事時錯誤百出。
桐桐的性格像個男孩子,說話大大咧咧,做事毛手毛腳。
有一次,她在漫不經心中完成了作業,然後拿給媽媽簽字。
媽媽知道女兒很粗心,便認真檢查她的作業。結果,媽媽越看越生氣,因為越是簡單的數學運算,她越容易出錯。媽媽把桐桐叫到身邊,指著作業說:“你看,這道題,明明得數是10006,你卻寫成‘1006’。怎麼就這麼粗心呢?”
桐桐不屑一顧地說:“不就是少了一個‘0’嗎?”
從桐桐這句“不就是少一個‘0’嗎”,我們不難看出,她對作業持有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這時候,孩子的粗心大意隻是一種表象,我們要從端正孩子的態度入手。
對此,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麵的引導,既不否定他的優勢,也不回避他出現的問題,而是和他一起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問題的症結,讓他明白,隻有端正學習或做事的態度,才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
提高孩子對粗心的認識
一般來說,大大咧咧的孩子對粗心認識不足,認為粗心是大家都會犯的一個小毛病。於是,他就會采取輕視、無所謂的態度。如此一來,孩子不僅不會及時改正粗心的毛病,而且粗心的行為還會越發頻繁。
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提高孩子對粗心的認識。一方麵,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講道理或講故事的方式,讓他明白粗心對學習或做事的影響;另一方麵,我們可以采取“懲罰”的方式,比如,當孩子因為粗心而弄丟急需的東西時,我們不要急於給他買新的,而是讓他承擔失去急需東西的後果。當他感受到東西丟失後給自己帶來的不便或煩惱時,他就不會對此產生無所謂的態度了,而是會特別珍惜身邊的東西,從而慢慢改正粗心的毛病。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孩子對學習或做事抱著無所謂、敷衍了事的態度,這就說明,他對學習或所做的事情缺乏責任意識。因為孩子沒有責任意識,就會把什麼事情都看得無足輕重,無論做什麼都會敷衍了事、草草收兵,結果必然會錯誤百出。
平日裏,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打掃房間、整理書包、檢查作業等;要為他安排一定的家務活兒,如掃地、拖地、倒垃圾、洗碗等;要敢於對他委以重任,如招待客人、安排周末的行程、去超市買東西等。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建立起責任意識。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麻煩,此時,我們一定不要直接動手幫他解決,而是要扮演“輔導者”的角色,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並適時地給予他指導。如果孩子因為粗心大意而出了差錯,就由他自己來承擔後果。隻有這樣,他才能在獨自承擔中學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