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直升機和教練機(1 / 2)

隊員們齊心合力拉開了機庫的門,停在機庫中央的直升機才得以重見天日。何玉潔圍著這個五六米長的小家夥轉了兩圈,很快認出了它的身份,法國產SA341/342小羚羊直升機。通體天藍色塗裝,機身上有一個淩雲航空俱樂部的標誌。輕合金焊接結構的座艙框架,安裝在要由輕合金蜂窩夾心板和縱向盒等構成的普通半硬殼底部機構上。全玻璃座艙雖然視野比較好,但是抗打擊能力就比較弱了。大部分是夾心板結構的機體,鋼管滑橇式起落架。三片半鉸接式翼形旋翼,全都折疊起來了在何玉潔的指揮下,大家七手八腳的把直升機拉出了機庫,顧不得座椅上的灰塵,女機師一屁股坐上去,就開始檢查儀器儀表油量。直升機的後部,這次專門來負責檢修飛機的戰華德打開了發動機的外殼。今年35歲的戰華德是台灣花蓮縣人,作為高級技師在東莞的台資廠幹了五、六年。來到這個新世界之後,他一直不聲不響在工地當一個普通的勞動工。這次還是人力資源部清查原安全區的人事資料,才發現了他這個人才。一紙命令把他征召入伍,也算讓他人盡其才重操舊業。

小羚羊的發動機是“阿斯泰阻”XIVM渦輪軸發動機,功率640千瓦。發動機驅動的4千瓦直流發電機,還帶有一個和40安/小時蓄電池,以便給機用28伏直流電係統供電。不過戰華德在部隊見得最多的是美製的UH-1休伊型通用直升機。不過兩者還是有很一定的共同性,不會讓他茫然無措。檢查完發動機,又檢查過進氣口、尾漿之後,他向駕駛座上的何玉潔做了一個“一切OK”的手勢。

何玉潔戴好耳機,接著把儀表盤上的高頻電台、機內通話係統、歸航台、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甚高頻全向信標等各種開關打開。直升機的鏍旋槳慢慢旋轉起來,而且越轉越快,發動機的噪音蓋住了周圍所有的聲音。看到臨時充當地勤的隊員豎起兩個大拇指,何玉潔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動作緩慢地拉起操縱杆。直升機的起落架輕跳兩下,然後慢慢離開甲板,搖搖晃晃的越飛越高,最後穩定的懸停在離甲板15米高的位置。

戰華德通過電台問道:“感覺怎麼樣?”

“一切正常。”何玉潔的聲音透著一絲的興奮。

“做幾個機動試試!”南仁拿過通話器,對何玉潔命令道。直升機早日形成戰鬥力,也能給勝利的天平增加一個砝碼。

“明白。”何玉潔利落的回答道,接著機頭一點,就向著前方飛去。隻見他先是真飛了一段,接著又試著轉向、橫移、原地調頭等動作,還貼著河麵飛行了一段。

直升機在天上盤旋了二十分,何玉潔已經完全適應了小羚羊的性能,畢竟他有120個小時的飛行經驗。又飛了一會兒,她開始返航,等降落以後,戰華德又檢查了一遍發動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除了這架直升機,淩雲俱樂部還有兩架單引擎的活塞式固定翼飛機,隊員們很快也把它們找了出來。經過幾位航空愛好者的辨認,這是兩架初教-6教練機,初教-6串列雙座螺旋槳教練機,長期服役於我國空軍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國初級教練機的主力。初教-6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57年7月開始設計,次年8月原型機首飛,62年1月定型並生產5架原型機,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裏斯B發動機和配套螺旋槳。半年後批量生產,批量生產型號改用活塞-6星型氣冷9缸(HS-6)發動機,額定功率198。5千瓦,配“奮發”-530自動變距雙葉全金屬螺旋槳。初教-6作為一種低速螺旋槳飛機,沒有采用什麼高新技術,但安全可靠,堅固耐用,易於操縱,其起飛滑跑距離僅280米,著陸滑跑距離350米。初教-6運行費用低廉,非常適合用於初級教練和運動航空用途。初教-6機頭根據安裝發動機的要求,設計為梁式承力結構,外麵有發動機罩。其餘部分為硬殼式結構。整個機身為全金屬結構,外形光滑。采用全金屬雙梁式下單翼,分為中央翼、左、右外翼3段。中央翼梁與機身固定在一起,外翼、中央翼為可拆卸式連接。右外翼裝有空速管。機翼後緣裝有普通襟翼和副翼,外翼上反角7°。根部翼型為NACA23016,中、外翼連接處翼型為NACA23015。2,翼梢翼型為NACA4412。尾翼由水平安定麵、升降舵、垂直安定麵、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組成。都是普通梁、桁、肋結構。方向舵和升降舵都有調整片。采用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為支柱式,向後收入前機身內。主起落架為半搖臂式,向內收入中央翼的起落架艙。主起落架的減震器適於在草地上起落,機輪采用中壓輪胎,主輪可製動。因為便宜,曾經是國內出口的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