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台下的人群中有一隻手舉了起來。台上的魏博之看得清楚,本來想不加理會,但那隻手不屈不饒的舉得更高了,引起了更多的人的注意。沒辦法,魏博之隻得示意舉手的人,“這位同誌,你有什麼意見?”
舉手的人站了起來是一個三十多歲,地中海發型的上尉,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不過魏博之卻認識他,上尉叫楊波,是總參謀部作戰處的處長,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光複軍的部隊編製以及一係列的作戰計劃,他都有提供意見,在總部小有名氣。他原來在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一家國企工廠當低壓維修電工和電動機修理工,大災變時剛好在珠三角走訪親戚和網友,單身漢,不喜歡抽煙喝酒賭錢,平時的言談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樸素傾**派社會主義者。見到是他,魏博之倒不在意被打斷發言了,客氣的問道:“楊處長,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我對政委你號召‘全軍同誌向一營學習,積極開拓,努力創新,為光複軍的軍隊建設出謀劃策’沒有意見。俗話說得好,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我們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一百五十年的見識,而且是科技進步遠超前麵幾千年的一百五十年,很多在古人看來是天方夜譚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很平常。英國人的實力和作戰方式我們都很清楚,而他們卻對我們一無所知,隻要我們不拘泥常規,多思考,肯定能找到更多擊敗英國人的方法。快艇加火箭筒打軍艦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完全支持政委的號召!”小小的拍了一下首長的馬屁,楊波接著話風一轉,“不過,我個人認為,在所有部隊組建大刀隊的提議並不合適。”
“為什麼?”魏博之並沒有因為有人反對自己的意見而生氣。
“我認為在當前的情況下,練拚大刀不如練長矛。我覺得對付現時各國步兵那種密集隊形,先用現代槍炮大量殺傷並打亂其隊形,剩下的讓土著長矛兵衝上去一通亂戳就可以了。這種戰術西班牙步兵方陣、日本鐵炮足輕都用過,說明是一陣成熟的戰術。當年八路軍在彈藥缺乏的時候,也是有不少長矛隊上陣肉搏的。”楊波論據有條有理,顯然不是今天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聽完楊波的話,會場裏的人議論紛紛,不少人都覺得楊波說得有理。這時又有人站了起來,卻是一營長張磐,“楊處沒有練過武,應該不知道武術界有‘月棍年刀一輩子槍’的提法。這三件兵器,槍是最難學的,需要一輩子苦練。所以使用長矛,不符合我們讓士兵迅速掌握武器使用技能的要求。”他的聲音洪亮,壓過會場裏眾人議論的聲音,讓更多的人傾向於他的意見,包括一些剛才還支持楊波的人,畢竟武林高手的話更專業。
楊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說道:“一輩子槍是指單打獨鬥的槍法要練一輩子,軍隊上陣的長矛練幾個月就可以了,難度比刀法低得多,這也是古代長矛兵比刀兵成本低的原因之一。”
二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與會的人也不知道該聽誰的眼。看會議要偏離原來的程序,魏博之連忙製止二人繼續爭論下去。“這個問題,等會後另找時間討論,我們繼續剛才的會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