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回 打炮(3 / 3)

“能有什麼不好?就算打他一炮,他還能咬我一口呀?”張磐是滿不在乎。

韓嘉朗也支持張磐的意見,“下次開戰,香港島說不定就是我們的目標。先檢測好射擊諸元,到時候就不用臨時抱佛腳。”連一貫穩重的韓嘉朗都這麼說了,李尚龍隻能同意。

昂船洲距離香港島差不多四公裏,站在炮位上肉眼隻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射擊諸元隻能通過九龍半島上的炮兵觀察哨測量。經過這半個月的實戰,半路出家的炮兵觀測手已經熟練起來。沒讓炮位上的人等多久,需要的射擊諸元就通過電台報了過來。

目標選的是香港島西側的荒島——青洲,這是一大一小兩座山形荒島,就逄原時空也沒有什麼人煙,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附近就是香港的西營盤和摩星嶺。西營盤位於香港島的西部,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在原時空的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又名西環、港島西區,也是香港地產分析家所指的“西半山”之內。西營盤的“營盤”,是軍營的意思。對於指誰的軍營,共有兩個傳說:第一是海盜張保仔的基地,第二是英軍的營地。英軍在1841年1月26日占領香港島時,便是在西營盤登陸,位置為現時的水坑口街。其後,英國人發展維多利亞城,其西端成為了華人聚居之地,有很多售賣海味和中藥材的店鋪,一直發展至今。太平天國運動暴發之後,造成大量中國難民的湧入。當時的港英政府為了安置這些難民,便開發西營盤一帶,在原有東西走向的皇後大道西開始,向山上發展,劃出了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原稱第四街)。而這個住宅區的東和西分別以東邊街和西邊街為界,而正街(原稱中正街)則為這個區域的中心點。結果形成了一個“目”字形的街道規劃。選擇青洲做目標,也有向附近的中國居民耀武的意思。

韓嘉朗讓一幹炮兵新手自己根據射擊諸元調整高低機和方向機,再由他親自來檢查糾正。然後在火炮前麵用長竹杆搭建一個“井”字形的框,然後炮管插在這個框子裏。李尚龍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

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的李向前解釋道:“這個叫‘射界射向限製杆’,用於在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組織實彈射擊,為防止陣地誤操作,危及目標區周邊安全而采取的一種措施。通常在實彈射擊時,用標杆限製火炮射擊時的最高射角和最低射角,以及左右方向射界,把火炮的方向和標尺設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以此防止射擊時的操作失誤,防止炮彈飛出預定落彈區域,傷及友軍或無辜居民。”

“漲見識,漲見識。”李尚龍連連點頭。

等炮彈被推進炮膛之後,為由誰來開這第一炮的問題幾個人又發生了爭執。張磐認自己是本地駐軍的最高指揮官,而且還需要掌握火炮的性能,以便在以後的戰鬥中能靈活指揮火炮,讓火炮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李尚龍也不想放棄這個榮譽。他搬出來的理由是這門火炮是由他帶人找回來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這第一炮的榮譽怎麼都應該給他。

韓嘉朗本來也想來發射這第一炮的,但看到李參謀長和張營長爭奪激烈,便很明智的選擇了退讓。最後還是李尚龍在野球拳中勝出,高高興興接過了拉火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