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回 新兵訓練(1 / 3)

九龍的“戰事”還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雙方在幾天的“交戰”中已經形成了默契。每天早晨,英國人總是把炮聲當作起床號,用“轟隆隆”的巨響,提醒光複軍起床的時候到了。英國人在這幾天一共“進攻”了不下五十次,每次進攻前皇家海軍的“堅固”號就會作艦炮做掩護性炮擊,實心彈、葡萄彈、榴霰彈,一顆顆拖著黑煙的炮彈呼嘯著海灘和海灘後麵的山坡上,隻是留小一個冒煙的黑坑。

光複軍的陣地就在山坡頂部,在英軍炮擊的時候,前沿陣地隻留下了一個觀察哨,負責觀賞免費的焰火。陣地前方是兩排蛇腹形鐵絲網,已經被炮彈打壞了好幾處,不過英國人這幾天的步兵進攻從來沒有達到這個位置,所以也沒人去修理。炮擊一般持續二十分鍾,之後英國步兵開始劃著小艇搶灘登陸,而躲在反斜麵休息的光複軍部隊也回到陣地,等著英國人來送死。

山坡上有陣地距離沙灘差不多有一公裏的遠,英國人的艦炮勉強夠得著,但英國步兵要走完這段距離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他們剛踏上沙灘時,空中一定會準時的飛來幾枚炮彈,每次總有幾個倒黴鬼被彈片削掉半個腦袋,或者削斷一支手,又或者一條腿,看著同袍抱著傷口慘叫,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打擊士氣的了。等到穿過炮彈造成的死亡地帶,前進到距離中國人陣地三百碼的地方,中國人的子彈就會象雨點一樣橫掃過來。到了這個時候,英國人隻能選擇退卻,而光複軍也不追擊,每次都讓英國人從容逃走。

這樣的“遊戲”在第一天來過幾次,死傷了十幾人之後,英國人就不玩了。隨後的幾天,“堅固”號的炮擊還在繼續,但搶灘登陸的“活動”就不舉行了。英國人不來,幸存者也樂得輕鬆,前沿陣地隻留下幾個觀察哨,其餘的人都輪番休息,還有就是訓練招募的新兵。

這批招募的新兵都是九龍的本地人,其中安昌圍羅家的人最多,說到底光複軍和英國人發生衝突的原因也是因為羅家。現在羅家算是和光複軍捆在一起了,如果光複軍被英國人打敗,他們不知道會遭到怎樣的報複。羅家也打過腳底抹油的主意,可他們的祖產家業、宗祠山墳、族人親友全在這裏,全族上上下下近千口人,不是想走就能走的,離開這裏,這麼多人靠什麼生活?於是在馬當歸的“威逼利誘”之下,再考慮到現實的情況,羅家隻有跟著光複軍一條路走到黑了。馬當歸一提出征兵的要求,羅家馬上就應承下來,一次就貢獻了五十名壯丁。鄰近的幾個村圍在榜樣的帶動(逼迫?引誘?)下,也響應光複軍征兵的號召,每個村圍都“自覺”的應征十幾名壯丁,幾天下來,光複軍就多了一百三十三名新兵。

羅家英是羅家第三代人中的佼佼者,六歲開蒙,十四歲中了秀才,又自幼習武,師從蔡李佛宗師陳享,按照此時的標準,算得上是文武雙全,四鄉皆謂之“羅家麒麟兒”。本來他提出參軍要求羅家的家長們是不同意的,羅家好不容易出這麼個好苗子,還指望著他以後光宗耀祖呢!怎麼可能讓他去當兵。不過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麵對父輩的反對他侃侃而談。“如今世道,國家殘破,民生凋蔽,內有長毛作亂,外有洋夷犯境,與明末之世何其相似。值些亂世,男兒不執幹戈以衛桑梓,豈非妄讀聖賢書?再者說,光複軍武力強橫,打得洋夷一敗再敗,朝廷的官軍那就更加不是對手。別的地方不敢說,這新an縣從此不會再姓愛新覺羅了,光複軍在此開衙建府是遲早的事。我們羅家想要出人投地,隻能緊緊的攀附在光複軍這株大樹上。何況新朝初創,軍功最重,今日光複不過數百,他日過千過萬之時,我們這些首倡從龍之人,怎麼也能混個一官半職,日後封侯拜相位列三公也非絕無可能!”

一番豪氣幹雲的話說服了大部分人,但還是在個別的族中長老提出擔心。“戰場上刀槍無眼,難保我羅家的子弟不會多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