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回 征兵(1 / 3)

馬當歸提出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管委會的通過,大家身處一個到處都是戰火的時代,說不得也要搞一搞先軍政治。

除了已經在九龍征召的,已經訓練了一周的一百多民兵,兵員還有很大的缺額,於是征兵工作如火如荼的在縣內各處展開了。

龍崗鎮

潘家米鋪是鋪上最大的一家店鋪,家傳的生意,傳到現在的店東潘協慶手裏已經是第三代了。潘老板四十多歲,為人精明,潘家米鋪在他手裏發揚光大,算是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咒語。自鹹豐元年長毛作亂,廣東地麵一直不平靜,接著又是天地會,又是英法聯軍,如今又來了所謂的光複軍。縣衙的政令早已不出四門,縣內各處的局麵都靠士紳們維持,好在光複軍還算講理,對地方也不過分勒逼,隻征了一些民夫了事。現在地方上的事都是士紳們說了算,日子倒也逍遙自在。如果不是光複軍昨天派人送來一張文告,士紳們的“好日子”還會繼續下去,早把占據縣城的“反賊”忘在腦後了。

現在龍崗鎮的頭麵人物,也即是“龍崗鎮自治委員會”的成員齊聚潘家米鋪的後院,共同商議如何應對光複軍交付下來的差事。

“《征兵令》。為了抵禦外侮,保家衛國,建設強大的國防力量,光複軍現麵向全社會征召兵員,條件如下:第一,身體健康,品性淳良,年齡十八至二十五周歲的男性青年。無不良嗜好,無犯罪紀錄;第二,兵員體格要求身高,體重,無眼疾,無殘疾,無暗疾;第三,獨子不征,三子征一,五子征二,……第四,……第五,……光複軍征兵工作委員會,戊午年五月初一。”潘家米鋪的管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念完了征兵令,與會士紳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會議的召集人潘協慶,其中一個雜貨店老板問道:“潘掌櫃,這光複軍征兵是個什麼章程?與我等又有什麼關係?”

平日裏養尊處優,已經有些發福的潘老板微眯著雙眼,掃視了一番,把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又拿起一張紙遞給管事。“大家再聽聽這個吧!”

“《關於龍崗鎮征兵任務的通知》。為了配合全縣本次征兵工作,現通知你鎮完成以下任務:征集一百名符合征兵要求的男性青年,限五日內將人送至福田光複軍總部。光複軍征兵工作委員會,戊午年五月初一。”

聽到要在本地抽一百壯丁後,院子裏立刻炸鍋了。光複軍突然來這麼一手,搞得士紳們措手不及,如果是派糧派差,士紳們還能虛應故事。這抽調壯丁去當兵,卻是實實在在的“從賊”,如若朝廷大軍重新回來,那就是殺頭的罪名。再說,這當兵吃糧是提著腦袋的買賣,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鄉裏鄉親的不好交代呀!

“潘翁,萬萬不可答應呀!”雜貨鋪老板急忙喊道。

“就是,不能跟著光複軍去當漢奸。”有人附和。

“不答應怕是不行,那九龍的陸家不就被屠了滿門。”也有人表示了對光複軍“凶殘”的擔心。

“做漢奸怕什麼,隻要抱緊洋人的大腿就好了。廣州城裏的巡撫大人都做了洋人的偽官,我們又有什麼好怕的?”有些人已經看明白了,這世道隻要沾了“洋”字,官府就沒什麼好怕的。

在眾人士紳吵嚷的過程中,潘協慶始終一言不發,隻顧喝著茶,很有些“坐看雲卷雲舒”的味道。雜貨老板急得上火,“潘翁,你倒是拿個章程出來呀!我們這些小門小戶的還都指望你呢!”

潘協慶又喝了一口茶,才慢條斯理的說道:“各位想必不知道吧?就在前兩日,光複軍和英國人在後海灣大打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