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給錢誰都可以買?”
“是的,我們沒有商業歧視。”
“假如我沒有錢怎麼辦?”上校給劉匡出了個難題。
“那我隻能說抱歉了。”不過接著劉匡話風一轉,“當然,考慮到你的身份和地位,我們可以向你提供一定數額的透支,想必以你英國爵士的身份和名譽,不會做出賴帳這種勾當吧?當然,這項業務隻提供給高級軍官,也就是校級軍官。”
拉姆齊開始暗暗盤算,自己兜裏還有一百幾十英鎊的零花錢,夠用好一陣了。就算透支也不怕,等北方的大部隊回來,就能打敗這些光複軍,到時自己的帳就可以賴掉了。至於那些“豬食”,自己絕對不會去碰的。
打定主意,上校也不客氣了花了五英鎊三先令購買了威士忌和臘腸,而劉匡向他保證,明天以後會給其提供新鮮的豬肉、海魚、牛油和蔬菜,以及餐具和廚具,由英國廚師自行烹飪。
其他軍官或多或少也買了一點兒東西,一名少尉甚至把自己祖傳的紅寶石戒指拿出來質押。至於士兵,他們都是窮鬼,隻能繼續吃自己的“豬食”。
?
※※※※※?
晚上的例行碰頭會,劉匡把今天的收獲做了彙報。“共收入十一鎊七先令三便士。”
黃凡丁點點頭,“這生意還做得。”
“今天開張第一天就有這麼多?”了解行情的人感歎道。
“才這麼點還叫多?”在另一些人看來,十一這個數字怎麼也和多聯係不起來。
“不少了,這是長久生意,今天隻是一頓晚餐,以後一日三餐怎麼也得有二十鎊的收入。”劉匡解釋道。“而且那些食品也快過期了,算是廢物利用吧!”
“再說了,現在英鎊的含金量還是很高滴,”搞金融的黃埔申也幫忙做了注解,“這裏有一份資料,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物價。標準的四磅麵包的價格在1840年代八又二分之一先令,1875年七先令,1887年六先令,1895年五先令。一雙棉質長襪的價格根據不同質量從四先令二分之一便士到四先令十一又二分之一便士不等。一件現成的女性套裝為一英鎊。一雙工人的靴子價格為十一先令。工人的襯衫為一先令六便士,短襪為九便士,倫敦出租馬車的費用一般是在查令十字街為中心的四英裏的範圍內兩英裏以下收費一先令,之後每英裏收費六便士。在1880年代,一輛自行車的價格為四到五英鎊。到1890年代末,報紙上的廣告顯示一輛在工廠裏翻新過的二手自行車價格不過一英鎊。早期日報的售價是七便士,之後因為取消了知識稅出現了許多廉價報紙,售價不過一便士,有的甚至隻要半便士。《每日快報》就是一份便士報。成人葬禮的費用以最小的花費計算為四至五英鎊。”
說到這裏,他放下資料憑記憶口述。“至於英國人的工資,看看這個時代的英國小說就知道了。《簡愛》中,簡愛在桑費爾德莊園裏做家庭女教師,一年的收入是二十鎊,當然還包吃包住。19世紀70年代以後,史學家艾倫統計,男職員年收入達一百到二百英鎊。查爾斯·達爾文搬到鄉下去住的時候,買了幢很大的房子,花了二千多鎊。《福爾摩斯探案集》裏單身女性七十鎊就能舒舒服服地過一年。雇一個家庭教師一年才四十鎊。《斑點帶子》案裏的那位老爹為了一百還是二百英鎊就動手殺人。福爾摩斯他哥作為一個有點身份的公務員一年掙四百五十鎊。大反派莫利亞地教授的年薪貌似是七百鎊,也屬於高收入階層了。《巴斯克威爾獵犬》裏的那位貴族,留下的遺產是七十四萬英鎊,這已經趨近於全國首富了。所以說,這十一鎊七先令三便士是很‘大’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