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回 和英國人的第一次交流(1 / 2)

接下來幾天,新an城內都在議論這次公判大會。到各鄉的工作隊的足跡向更遠的地方沿伸,向東一直到大鵬灣,向南一直到九龍半島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就在大家熱火朝天、大幹快上建設新家園的時候,一件突發事件引起了穿越者在新時空的第一次大危機。

張磐的工作隊經過了“橫水圍事件”之後,加強了隊伍的人員和火力,因為他們要去的九龍半島與英國人隔維多麗亞灣相望,管委會怕他們與英國人遭遇會引發衝突,所以特地分配了一個重機槍小組給他們,人數也增加到35人,多裝備自動步槍,這樣就算遇上一百人左右的英軍也不至於吃虧。

在收服了十八鄉、八鄉、大棠、新田等地的村落後,隊伍開始翻越大帽山、獅子山,向九龍城前進。早晨6點就出發,等到從獅子山上下來,已經是上午10點了,今天要去了是安昌圍,在原時空屬於著名的尖沙嘴地區。這次由馬當歸親自帶隊,他準備去香港島的對麵近距離觀察一下英國人。清晨的氣候還有一絲涼爽,一邊走,向導一邊向他介紹這一帶的情況。

此時的九龍地區完全無法找到原時空的痕跡,連一條象樣的大路都沒有,隊伍隻能排成一列縱隊行進在田間的小路上。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前方出現一個方圓寬闊的村落,村中心的圍房比四周散布的平房高出一頭,房舍間夾雜著高大的樹木,村前的小河裏遊過一群鴨子,好一派田園風光。眼看著今天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大家都感到一陣輕鬆。突然,村子裏傳來一陣槍響,在寂靜的環境裏傳得老遠。“準備戰鬥!”馬當歸大喊一聲,隨手摘下背上的81—1式自動步槍,然後率先向村子方向跑去。

槍聲還在斷斷續續的響起,中間夾雜著慘叫聲。馬當歸從小道衝進村子,拐過一個屋角,就看到了一名龍蝦兵站在村子中央的大道上持槍警戒,紅衣白褲的典型裝扮讓馬當歸馬上明白了他的身份。雙方幾乎同時看到了對方,但龍蝦兵的紅色軍服太過醒目,而張磐的迷彩服迷惑了英軍哨兵,還沒等英軍哨兵端槍瞄準,馬當歸的槍已經響了。一發7。62mm子彈擊中了他的眉心,然後在他的後腦勺開了一個碗口大的洞,使他沒能發出警告就直挺挺的向後倒在地上。其他英軍開槍的聲音掩護了馬當歸的行動,他迅速跑到哨兵的身旁,把已經斷氣的屍體拖到牆角。回頭示意讓後麵的士兵放輕腳步,馬當歸貼著牆小心探頭向槍聲的來源張望。一條五公尺寬的石板路通向村中心的圍屋,圍屋門口有一塊曬場,大約五、六十名英軍士兵沿著石板路,一邊前進一邊用手裏的火槍對著一群手持鋤頭、竹槍的村民射擊。英軍士兵身穿標誌性的紅色軍服,手裏的家夥還是老式的燧發式火槍,開一槍需要半分鍾。手持冷兵器的村民敵不住火槍的射擊,紛紛向圍屋退去,一路上躺著十七八個一身鮮血的村民,不知是死是活,等村民全數都退入大門後,厚木板的大門“砰”的一聲關上了。

看到村民落荒而逃,英軍士兵紛紛停火,開始檢查“戰果”。一個三十來歲,一臉濃密的胡子讓人看不清長相的軍士,笑嘻嘻的用右腳踩在一名躺在地上的村民的大腿上,村民的大腿中了一槍,軍士每用力踩一下,就有一股鮮血從傷口湧出,聽著村民的慘叫聲,周圍的英軍士兵哈哈大笑。剛好看到這一幕的馬當歸心中火起,一舉槍口,手中的自動步槍就發出怒吼。

還抱著打獵心態的英軍士兵被突如其來的打擊搞蒙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背後會有敵人,而站在後方警戒的兩名英軍士兵首當其衝被打成的篩子。子彈穿過人體,又帶倒了五六名英軍士兵。剩下的英軍士兵很快做出了反應,紛紛尋找隱蔽物,然後向馬當歸還擊。馬當歸一梭子打空彈匣,馬上閃身躲到屋角後,英軍還擊的子彈打在土坯牆上,搞得塵土四濺。黑火藥燃燒形成的煙霧也影響了英軍的視線,以至很多士兵根本沒有看到偷襲的敵人。

馬當歸一邊換彈匣一邊對跟在身後的張磐下達命令:“分兩隊人,從左右包抄他們!”

“明白!”張磐和身為班長的兩名中士接到命令後各自領了一個班從小巷向英國人的側翼迂回,馬當歸換好子彈,對剩下的十幾名士兵說道:“大街對麵去幾個人,兩邊構成交叉火力吸引英國人的注意,機槍小組想辦法上屋頂,進行火力壓製!”

除了已經見了上帝的和失去行動能力的幾個倒黴鬼,剩下的英軍士兵都躲到矮牆、房角、樹後等地方,長期的軍事訓練讓他們明白如何在戰場隱蔽。一個聲音在高聲用英語下達命令,大半的穿越者都聽明白了,英軍軍官也打的兩麵包抄的主意。馬當歸用對講機把這個情況通知了另兩個小隊,不多一會兒,左右兩邊就傳來交火的聲音。趁著英軍士兵裝子彈的當口,小隊唯一的一名上士帶著四名士兵借著煙霧的掩護跑到道路的對麵,貼牆後用槍指向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