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黃凡丁急切的問道。
李尚龍也不賣關子,直接報出了數字。“457支。”
“哦——!”聽到這個數字所有人都歡呼起來,有了這批槍起碼可以拉起一支500人的隊伍,一時間會場裏的氣氛有些沸騰。
“有機槍嗎?有沒有炮?”馬當歸又問道,顯然這點武器還不能讓他滿足。
李尚龍衝副手點點頭,後者再次出了帳篷,不過這次抬東西的增加到四個人。大家看著桌子上這個大家夥,久久說一出話來。
還殘留著烤藍的水套,粗大的三腳架,看著就顯得很沉重的機匣,在無數中外戰爭影片裏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武器——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
馬當歸摸了摸水套,又試了試槍座,轉動十分靈活,應該是上過油了。“在哪裏找到的?”
“在龍崗那邊幾個鎮的人武部倉庫裏找到的,原來應該還有一些56式的武器,可能是被別人捷足先登了。”李尚龍有些惋惜的說道。
“沒有找到炮嗎?”馬當歸對重武器還是念念不忘。
“倒是找到兩門55式37mm高射炮。”還沒等大家高興起來,李尚龍又一盆冷水澆下來。“可是沒有炮彈。”隨後他解釋道,“這兩門炮是在市氣象台找到的,應該是用來作人工降雨、防雹等低空爆破作業的,所以沒有炮彈,隻找到十幾箱催雨彈。這些炮彈不是作戰用的殺傷炮彈,彈頭是改裝過的非金屬外殼彈頭,內部除了少量**外還裝有碘化銀顆粒,是專門特製的特殊催雨炮彈。這玩意兒打出去會爆炸,不過沒什麼威力,隻能拿來嚇唬人。”
雖然沒有炮彈是一個遺憾,但大家對物資搜集分隊的工作還是十分滿意,相信隨著搜索範圍的擴大,會找到更多的武器。用黃主席的話說就是,“大炮會有的,飛機坦克也會有的!”
會議繼續進行,基地工程建設總指揮羅淵向大家彙報了工程的建設進度。穿越者現階段的指揮思想就是劉伯溫說過的那九個字,物資收集工作就算是“廣積糧”,而基地的建設就是“高築牆”了。基地的總體規化是把新安城以南,南山以東這片區域建成穿越者的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穿越者的主要生活區域,相應的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備。因此它的防禦體係也是龐大的,不僅各種明碉暗堡一應具全,還要重新修築幾座已經被廢棄的清軍炮台。而參考的對象就是後世有名的旅順要塞,相信穿越者以後的火力一定強過當年的俄軍,而現在的時空裏還沒有能與1904年的日軍戰鬥力相當的近代軍隊。
表功的同時,羅淵也提出了自己的困難,就是他向馬申等人提到的人力的不足。其實在原時空珠三角也出現過民工荒的問題,但那是在人員高速流通的社會,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新時空就未必行得通。在宗族社會,尤其在山高皇帝遠的農村,貧農、雇農、佃農對地主有很大的人身依附性,這就增加了招募自由雇工的難度。“幹脆我們直接征丁算了。”曾經在原時空做過人力資源工作的張斌提議道,“按照村鎮的大小讓他們直接派丁,我們隻負責夥食工錢就行了。本來官府就有征役的權利,我們現在接管了官府的治權,就應該把這項權力利用起來。”
這是目前唯一合用的辦法,管委會的幾位常委隻簡單磋商了幾句,就同意了這個辦法。至於怎麼進行,還要收集專家的意見,製定一個行之有效的規章製度。